34.20170324决定“你的价格”的要素
关键概念:价格、价值、成本。
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还要重要。因为如果你选错了方向,不论你多么努力,只要没有人需要你,你的劳动成果就不被认可。
【思考】可阅读完正文后思考!
-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 —— 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遇到的委屈,你也有过吧?拿出纸笔,仔细罗列一切你的委屈,不断填补,然后逐一划掉 —— 只要最终你能认清那是因为你做了“不被需要的事情”。只要委屈少了,生活就更幸福了,立竿见影。
- 我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老板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同事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合伙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投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身边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 他(们)最不需要的是什么?这一条想多了,废话就少了,你信不信?
- 了解一个人的方式其实很简单,看他怎么想。从他的结论倒推 —— 他能得到这个结论的前提和原因是什么?一点一点推演,就一点一点地更为清楚。
- 关于“换位思考”,过去你理解得太肤浅了吧?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吧 —— 如果有的话 —— 这世界真的需要它吗?很需要它吗?真的很大量地需要它吗?
【正文】
决定你的时间价格的最重要因素究竟是什么呢?我知道你会想到的是,“你的价值” —— 只有成长才能不断增值……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还真的不是这个,再想想?因为,实际上有更重要的因素存在……事实上,一会儿我挑明了之后,你很可能会觉得 “啊?我早就知道的呀!” —— 可问题在于,你知道不管用,因为你跟我们所有人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忘掉”的……
其实我们这个专栏基本上没有讲过什么高深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即便是把日常生活中“被误解的概念”纠正回来,都足以让大家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说时间,金钱,注意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概念。但是当你明确了它们按照珍贵程度是如何排列时,你的生活轨迹就已经不同了。但是我们很容易遗忘,忘记自己过去已经掌握过的知识和概念,所以才需要我来帮助大家一点点梳理,一点点纠正,让大家重新回到正确的赛道上来。读这个专栏的时候不用贪心。咱们一起把已有的概念想明白,弄清楚就已经足够了。
先说点别的吧。我相信每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风潮,每一代人都有“属于”那一代人的流行爱好。比如,我长大的过程中,就遇到过“无线电发烧友”、“航模发烧友”、“个人电脑发烧友”、“音响发烧友”、“单反发烧友”…… 人生过程中,总得有点什么让你发烧才算正常罢。其实说来好笑,“发烧”这事儿,跟真的发烧一样,真的会让人脑子乱掉的。哪个领域都一样的……我身边有不少音响发烧友,他们热衷于测试各种各样的设备,“发烧”这事儿,其实是很烧钱的,没点殷实的家底,想要烧到一定程度,还真挺难。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不乏因为“发烧”而最终导致家庭分裂的例子呢。最好玩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烧钱,是他们“烧脑”,不是“练脑”,是那种能把脑子真的烧坏的烧脑。你知道音响发烧友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吗?他们最热衷于在自己的工作室(一般得搞个隔音很好的地下室,否则会被邻居投诉)里,点亮自己的音响,然后听各种震耳欲聋的打碎玻璃、飞机爆炸、AK 47 扫射之类的声音……
然后 high 的很 —— 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很少听音乐的!这是个很好玩、很普遍、少有人认真思考,却又实际上值得注意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的,都是一不小心就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买来那么贵的音响设备,更好地欣赏音乐可能是更重要的吧?买来那么贵的单反,拍出更好的美景可能是更重要的吧?买来那么贵的一台电脑,更高效率地工作(或者娱乐)可能是更重要的吧?买来那么贵的一辆好车,更方便的出行可能是更重要的吧?再说说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你说,一个人买个手机给自己,用它与这世界产生更好更多的联系可能是更重要的吧?其实,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可是你看看就知道了,绝大多数人正在用手机全方位切断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真正联系…… 可怕。你看,人们在各个领域都有这样的倾向:动不动就忘了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不要说大家了,其实我偶尔也会忘记问自己这个问题,而把关注点放到“次重要”的那个问题上,结果到头来走了很多弯路。很多人总在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其实,你在当下知道这个道理,和面临选择时依然想得起这个道理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每次写的文章都会提醒大家,也同时在提醒我自己。我们可以每天都养成这样的习惯,问自己一些固定的问题。比如:今天有没有浪费注意力?有没有好好打磨元认知能力?当然还有:什么最重要?
现在回到原本你就应该知道的答案上吧: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我猜,你其实早就知道(或者,“知道过”)这个答案的,只不过,活着活着就一不小心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吧,两周前的文章里,就提到过这个观念,只不过,它在当时不是重点,只不过是当做一个例子出现的而已。
千万不要误以为价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关,它们只是间接部分相关。你想想,人们出钱购买一个产品,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那个产品的制作成本有多高,这也很明显,是吧?你有个产品,在我出手购买之前,你的一切成本都跟我没关系,你的情怀也跟我完全没关系;我也不会用你的成本衡量我应该用多少钱去买,衡量我该用多少钱来买的主要因素实际上是我的支付能力 —— 再一次实际上与成本无关。另外,出钱如果是为了情怀,那么我的支付应该被称为捐赠而不是购买。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很多人的绝望其实都有一致且清楚的解释了。
天呐!我这么努力,我这么勤奋,可为什么这么惨?!
也许这很无情,却是事实:这世界不需要你。
做人,就要做个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 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却又是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忘掉的最重要原则”。
如果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成长的过程都伴随着一个经历:挣扎着认清世界的真相。小的时候在父母的照顾下,我们以为世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模样。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融入集体生活,我们开始学会妥协,学会合作,我们不断努力着了解真实世界的样子。当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们的时候,就是我们采取行动,及时改变的时刻。我们很早就说过,真正重要的不是“活在现在”,而是要努力“活在未来”。想想未来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从现在开始就朝那个方向努力。不论任何人在做选择之前,记得多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这件事以后有多少人需要它?我做这件事为别人提供多少价值?这样的问题问得越多,你对于未来的把握就会越多。
罗振宇在帮这个栏目宣传的时候,措辞大意是,“老司机教你怎样变得更值钱” —— 现在我这个老司机真的在履行承诺了:
- 你如何变得更值钱呢?
- 答案很简单啊!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刚才提到这么一句话,你可能没太注意:
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呢。
现在你反应过来了吗?为什么少数人明显比大多数人更幸福,而且幸福程度高出很多很多?解释很简单啊:
他们与这个世界有更强的联系……
但,更为清楚深刻的解释是:
他们所身处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们。
那个世界更需要他们,于是那个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地更重视他们,甚至不惜高估他们,就这么简单。被真正需要,是很难的事情,要不然怎么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呢?只要做到被真正需要,生活中的大多数烦恼都可能因此烟消云散。你给老板打工,如果你是给他打工的人里最有用的那个人,那你的收入、待遇,一定最终变成最高,跑不了。你谈恋爱,对于对方来说,最终你是最有用的那个人(而不是肤浅地“觉得最重要”),那么对方不仅仅是“爱你”那么简单,TA 一定最终变成“离不开你”,跑不了。你做产品,对用户来说你的产品最有用,那么你的产品最终一定是最受欢迎的,跑不了。你看看 QQ 、微信、支付宝就知道了,为什么它们移动端用户数量最多啊?因为对那些人来说,它们最有用么,就这么简单。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尽快获得丰厚的收入,我们不妨用这周的话题,来看看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你还拿不到满意的薪水,归根结底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个收入(工资)不是老板满意的。如果你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那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如果你不是老板,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满足老板的需求,让他愿意支付这样的工资给你。你的同行里一定有人拿到了这样的收入,那你有没有研究过他们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标准的呢?或者在已有的条件下,你能为其他人提供什么样比现在更稀缺的服务呢?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并且付诸于实践,我想不论是谁都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如果你觉得成本决定价格,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惜一切代价”去做事,当然,你也更可能成为“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那种类型的忧男怨女。如果你反应过来了,原来真正决定价格的是需求,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需要使劲的完全是另外一个方向。这一点,在我个人的世界里,我有极为清晰、也可能是更为清晰的感受。上一期文章我就写过,我天天琢磨一件事儿,“我写的东西对别人是否真的有用”,其实就是“需求决定价格”这个价值观的彻底实践。
由于“对别人有用”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甚至干脆放弃掉了绝大多数的修辞,只留下不可或缺的两种(类比和排比),因为“文笔”这事儿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它对读者来说根本不重要。对我的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我花时间、我花精力、我甚至花钱,读到的东西最好真正能给我带来变化(“有用”的另外一个说法)…… 别说修辞了,我有时为了“真正对读者有用”连传说中必须的那种“简单清楚的结构”都肯直接放弃,不惜被认为啰嗦,不惜被认为重复 —— 因为有些重要的点,就是需要通过反复才能说清楚、听明白、做得好。这么多年过来,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的这个价值观给我带来了多大的收益,多少的幸福。让我们稍微聚焦一下。先聚焦到自己的生活上去。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其实主要是由人构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希望自己被我们身处的世界所真正需要的时候,换句话讲,只不过是希望我们被我们身边的人(准确地讲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所真正需要。那你就要花时间琢磨了:
- 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 我是那个能够满足他需求的人吗?
- 如果我能,有没有可能成为必需?
- 如果我不能,我怎样才能?
- 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满足这个需求吗?
- ……
在过去,你有没有真正深入思考这些看似简单甚至很多人干脆认为“没必要”的问题呢?事实上,很多人,其实是绝大多数人,从未认真想过,他们只会在被告知自己不被需要的时候恼羞成怒,却从来不知道症结究竟在哪里。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挺深刻的。比如,很早我就知道一切“有趣的人”都是被需要的…… 可当我认真问自己,“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满足这个需求吗?”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真的未必”。再转念想想,“做一个被认为有趣的人”,和“自己活得有趣”,真的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呢。不仅如此,为了做到前者,后者还常常要受到损害,对我来讲,多少有些得不偿失。于是,我早早就放弃了这个方向…… 而后就“瞬间”发现,原来有很多人特别擅长“被认为有趣”,如果这世界真的需要他们,他们那么多,已经足够了,多我一个少我一个,完全无所谓的,于是,我就更觉得我的选择比较合理了。还有一点就是,从“需求”出发,不管是“真的需要”,还是“觉得需要”,我们都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真相。
之前听过一个段子,说人长得丑的唯一好处,就是能看到真实的世界。不过现实可能比这个段子更无奈,比如90%的司机都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在平均水准之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句话,叫做: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个“并非如我所想的世界”。其实即便阅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多数人在未来的生活里依然会“不小心”无视真实的世界。只不过当你又犯这种错误的时候,这篇文章能够给你提个醒。所以时常回顾一下过去的文章,是我们防止掉入“认知偏差”这个大坑的方法。
比如,星座这个东西,在我的世界里是“没用”的,甚至是“没必要存在的”…… 但睁开双眼,看看大千世界,有那么多人读那个东西,讨论那个东西,甚至按那个东西的“原理”指导自己的选择…… 这个现象会清楚地告诉我,无论我如何作想,星座这个东西,还是有很大需求的,不论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所以,我即便不信星座,我也没功夫“讨厌星座”。这种思考的结果,通常被含混地描述为“有修养”。对这个世界越清楚的描述,越有指导意义,能够让我们有所依据地做出判断;而那些含混的描述,常常让我们不知所以然。有了这种清楚的描述之后,我们就很容易显得“有修养” —— 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的“需求”是我们的,别人的“需求”是别人的,我们的和别人的不仅不一定相同,也常常没必要相同,于是,对于这种“必然的不同”,我们没必要耗费气力在上面,于是,“随它去罢”。显然,这种选择,并不需要耗费许多年才可以“修”出来的,不是吗?拿出你的本子,写下这样一句很朴素的话:
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我们已经讲过,“最被需要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 —— 这是几乎永恒的现象。当年我在新东方打工的时候,也用过这种思考方式,进而做出了选择。刚进新东方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自己教什么最划算,但很快发现,新东方永远缺好老师,尤其是好的写作老师,不管是 TOEFL 写作,还是 GRE/GMAT 写作,反正写作老师奇缺。换言之,如果我能教好写作,那么我就会成为几乎所有老师中最被需要的,就这么简单。那我就开始写呗,我把当时 TOEFL 写作考试题库中的 185篇都写了范文(有的还不止一个版本)。每天写,每天写很多,写了差不多半年,就成了唯一一个题库里所有题目都写过的人,自己成长飞快。现在回头看,仅用了半年,多划算啊!果然,结果跟想的一样,我从来不需要去争取排课,他们总是想尽量给我排满,别人还要去抢课,我一直在推课,总是跟他们说,“稍微让我有点机会休息一下,好不好?” 再后来,我写书,虽然教的是阅读与写作,可书的品类却选择的是词汇书,你现在很清楚我当初是如何选择的了吧?
人们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是指另外一个人。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你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站在对面的某个人怎么想事儿,你要深入知道的起码是“这一类人如何思考”,甚至是“大多数人如何思考” —— 毕竟,刚刚就说过,这世界主要是由人构成的,你了解人的类型越多,数量越多,你对这个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这世界真的想要究竟是什么。不要抱怨这个世界。马克·吐温说的好:
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附加】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还要重要。因为如果你选错了方向,不论你多么努力,只要没有人需要你,你的劳动成果就不被认可。
想想未来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从现在开始就朝那个方向努力。
在换工作之前,记得多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这个工作以后有多少人需要它?
我能在这个工作里为别人提供多少价值?
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
我们要每天都养成习惯,问自己一些固定的问题。比如:
- 今天有没有浪费注意力?
- 有没有好好打磨元认知能力?
- 当然还有:什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