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一个class
我们的第一个持久化类是一个带有一些属性(property)的简单JavaBean类:
package events;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Event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title;
private Date date;
public Event() {}
public Long getId() {
return id;
}
private void setId(Long id) {
this.id = id;
}
public Date getDate() {
return date;
}
public void setDate(Date date) {
this.date = date;
}
public String getTitle() {
return title;
}
public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
this.title = title;
}
}
你可以看到这个类对属性的存取方法(getter and setter method)使用了标准JavaBean命名约定,同时把类属性(field)的访问级别设成私有的(private)。这是推荐的设计,但并不是必须的。Hibernate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field,而使用访问方法(accessor method)的好处是提供了重构时的健壮性(robustness)。为了通过反射机制(Reflection)来实例化这个类的对象,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无参的构造器(no-argument constructor)。
对一特定的event, id
属性持有唯一的标识符(identifier)的值。如果我们希望使用Hibernate提供的所有特性,那么所有的持久化实体(persistent entity)类(这里也包括一些次要依赖类)都需要一个这样的标识符属性。而事实上,大多数应用程序(特别是web应用程序)都需要通过标识符来区别对象,所以你应该考虑使用标识符属性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限制。然而,我们通常不会操作对象的标识(identity),因此它的setter方法的访问级别应该声明private。这样当对象被保存的时候,只有Hibernate可以为它分配标识符值。你可看到Hibernate可以直接访问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的访问方法和field。所以选择哪种方式完全取决于你,你可以使你的选择与你的应用程序设计相吻合。
所有的持久化类(persistent classes)都要求有无参的构造器,因为Hibernate必须使用Java反射机制来为你创建对象。构造器(constructor)的访问级别可以是private,然而当生成运行时代理(runtime proxy)的时候则要求使用至少是package 级别的访问控制,这样在没有字节码指令(bytecode instrumentation)的情况下,从持久化类里获取数据会更有效率。
把这个Java源代码文件放到开发目录下的src
目录里,注意包位置要正确。 现在这个目录看起来应该像这样:
.
+lib
<Hibernate and third-party libraries>
+src
+events
Event.java
下一步,我们把这个持久化类的信息告诉Hiber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