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会毫不犹豫
普拉思 : 首先,我会毫不犹豫地砍掉第二个功能,即「查看谁 删除或拉黑了我」,这应该是一个微信永远都不会上,其他 大体量的 APP 也不应该上的功能。
一方面,对于微信来说,现在已经有办法查看谁删除或拉黑 了自己(拉群不发言即可),操作并不复杂,而那些不重要 的人,我们也并不关心他有没有删除自己,不知道比知道更 好;另一方面,概括地说,所有类似于「定向查看谁对自己 做了不好的事」的功能都不应该在大用户量的 APP 出现,这 只会让大家戴上更厚的面具,不利于 APP 乃至社会的长期发 展。
对于另外两个功能,我不会着急去验证什么,而是会先思 考:究竟什么人会需要超过5000个好友,又是什么人会需要 微信上有特殊标识?
细致点说:
a 对于好友超5000的微信用户,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好友关
系,主要是什么性质的联系?朋友,粉丝,同好,合作伙
伴,还是潜在消费者?
我是不相信一个人有那么多朋友的,所以更可能是后面4种情 况。那么对于不用的情况,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
如果是粉丝,那就更接近于公众号模式,我们可以提供一些
「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到你发布的内容」的功能;
如果是同好,那就更接近微信群的模式,我们可以提供一些
「让活动信息更容易展示」的功能;
如果是合作伙伴,那就更偏商业,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类似于
LinkedIn 的产品入口,让大家更方便地看到你职业信息的变 更; 如果是潜在消费者,那更接近于微商,我们不妨让购物入口 更加浅一些。
b 类似地,需要特殊标识的人群,是需要通过标识来证明什 么?言论的权威性,货品的可信度,还是组织活动的可靠 性?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然后就可以区 分、分梯度地对待他们。认证可以分等级,信用分什么的也 可以上了。
带着以上这些思考框架,我们再开始着手分析用户画像,看 看会员们的真实目的和我们假象的符合程度,然后再来寻求 产品改进的机会。所以你发现了,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 对于数据分析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答主系知名互联网企业商业分析师)
2019-03-24(122赞)
评论区:
雨 : 所见略同[握手]
Jiangjun : 分析的很透彻!
广州数据Steve : 莫非是知乎的数学大V曾加
普拉思 : 哈哈哈,算不得什么大V,知乎的数学领域答主中,我的数学水平最低。
小白龙 : 666
广州数据Steve : 开心,关注你也有一段时间了,特别喜欢看你写的关于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思考总结;半年多前基于你“从零
开始学数据分析”的回答,构建自己的学习路径,现在也已经转行互联网数据分析工作半年了
七色比雪 : 厉害了[强][强][强]
苗小羊 : 哈哈,能否分享下 大佬的那篇 从零开始学大数据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