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大家都听过这么

路人甲 : 估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在大公司的人们都是一 个螺丝钉,你是组成这个公司的一部分。大公司里几乎不需 要什么全面型的人才,因为在各个领域都有各个领域的人 才,合作才能共赢。

所以一个公司之所以叫做公司,因为他是一个团队,一个多 种领域人才集合的地方。

业务部门负责的事情是打造更好的产品、销售部门的事情是 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公关部门需要处理好公司的外在形象、 技术部门需要保证产品的正常运作。。。

这些事情是每个部门或者具体到人的基本的岗位职责,在公 司里大家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 按道理来说这是一套可以正常运转的体系。

但是这里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大家好好工作为了争取 升职、加薪的机会,而衡量标准就是你为公司贡献了什么。

业务岗位和销售岗位的业绩是最好衡量的,他们取得多少的 收入,他们谈到了多少客户,这些都是数字可以衡量的。公 关部门的也相对好衡量,有没有负面新闻、有没有好的新闻 报道。

唯独技术部门是一个相对尴尬的部门,大部分人不懂技术, 所以对于技术这一块的“业绩”如何衡量,大家就很难达成共 识了。

一个季度内不出现任何一次技术事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

品的上线并不出现BUG算不算是好的业绩。技术人认为这已 经很难了,但是在业务人眼里,大家认为这是你的本职工 作,你理应做到这一点。

另一点,假设技术部门所支持的一个产品上线导致收入的翻 倍的时候。点子以及产品设计都是产品做的,功能实现是技 术做的,这时候技术部门的业绩该如何计算。

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博弈问题。 所以,历经了无数的矛盾跟扯皮之后,有不少的技术人都意

识到,帮业务实现产品,就算产品和功能上线大获成功,自

己也不会获得什么好处。那么为什么自己不当产品、自己不

做设计,然后自己开发,最后在推动上线。

这好像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这件事情的 不合理性。开头我们说了大公司不需要全面型人才,大家当 好自己的螺丝钉。

技术人员本身就更擅长技术而不擅长业务和产品设计,同样 业务人员不擅长技术。这种跨界导致的问题不光是资源的浪 费、更可能是导致更好的产品设计没有落地。以至于拖慢整 个公司的进度。

对于小团体来说,他可能是有利的,因为技术很可能偶尔做 出了一个不错的产品。但是放眼看,对于整个团体来说,他 不是一件好事。

2019-03-20(169赞)

评论区:

皮小千 : 任何事都要辩证的看啊,感谢甲哥分享~

路人甲 : 有感于最近有些企业技术管理层喊出的口号:技术驱动业务

&herongwei : 所以,技术人不能眼里只有技术,培养第二技能很重要。

沉浮人海中 : 研究生的项目从调研到实施到上线交付到维护,全是自己搞

路人甲 : 你没看懂我说的呀。。

小行 : 我在网上听到过,也在肯德基休息的时候从一个超级有气质的白领背后偷听过,都提到共同一句话:以老板的思维

去打工。我们打工的形象确实就是螺丝钉,打工打得好,则说明你是颗关键位置的螺丝钉,虽然不起眼,但少了你公司轰

然倒塌。但内心必须是一个变形金刚,必须要多学多做,我想一个成功的老板应该是全才吧?如果外内在都是螺丝钉的认 知,再优秀你也是个螺丝钉。而如果自己眼光真的可以放长远,在这个企业也许你就是那个暂时变成螺丝钉的变形金刚。 张和祥 : 大公司里需要专注本行工作,小公司却要求最好是全才。最好能谈的了业务,设计出产品并能开发出来。

路人甲 : 老板也不是全才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