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爷好,我观察到有

二爷好,我观察到有不少公众号主、微商会使用抽奖助手作 为吸粉转化的工具。这种情况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还是产品 上有引导和设计?在您看来,哪几个细节最有助于公众号主 使用?

评论区:

1 : 二爷不愧是二爷,回答个问题都能捧哏

2 : Qcon是infoQ举办的全球顶级技术分享会

3 : 二爷回答总是很有启发,学习了

4 : 挺棒的case

5 : 个人思考:这种演进有时候或许不是自然进化导致的结果,而是利益驱动下穷尽所有方法最大化挖掘现有工具的附加价值 而带来的。[撇嘴]

6 : 学习了[玫瑰]

吴老板好,谢谢你的观察,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对于公众号主 和微商来说,可以通过抽奖助手中绑定公众号发起私域抽奖, 或通过发起在抽奖广场上的公开抽奖等方式吸引用户关注,我 把相关的介绍放在图中,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谢谢你让 我做了一个广告。 再回到第一个问题,我理解你的问题是:对 于一个工具性产品(甚至也包含其他类型的产品),它所适应 的场景,究竟是在设计之初就预计到并逐渐引导的,还是随着 用户的应用自然发展出来的。这一点我想你比我有发言权,知 识星球本身的发展历程,就是由内部沟通分享工具逐渐演变为 移动端私域社区。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设计之初要针对足 够明确的场景做产品,否则就是闭门造车。但上路之后要保持 松弛,看看用户会将它带去哪里,然后顺势而为。 人类科技的 发展很多时候都得益于向着 A 进发的过程中偶然发现 B,比如 青霉素,比如 Groupon,比如你的知识星球,在精益创业的方 法论中有一个关键词叫 Pivot,描述的就是在行进中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转型的情况。 抽奖助手也是一样,Fenng 基于一个十分 具体的场景设计了这个工具,但聪明的用户将它用来做社交游 戏或做引流手段,这些用户启发了我们,才会有抽奖助手后来 的一系列发展和动作。说起来,它像是用户通过行为和数据握 着我们的手在做设计,这是个互动的过程。 在我看来,有生命

力的产品就是这样的,你种下一颗种子,然后把它的命运交给 土壤和太阳。所以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太固执,松弛一 点,就像你在 QCon 上教给我们那样,「与其死磕,不如转 身」。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