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tore和Googleplay的官方推荐,业界俗称被爸爸Featured

关于亦仁提到弹出的dialog里“OK”和“Cancel”位置要遵循大平台规范的事情,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伤心又甜蜜的往事。

先卖个关子,国内有很多小而美的创业团队,抱着创造梦想、改变世界、造福用户、不忘初心的理念,笃定自己产品的品质过硬,酒香不怕巷子深,几乎从来不买量。

尝试过花钱去投放,但为了体现自己公司和产品的逼格、调性、品牌,投放的物料(文案,图片,视频,落地页)都是严格遵守广告法。

换句话说,就是高大上不接地气,点击转化率做不过利用人性弱点游走在规则边缘的同行,导致投放的获客成本太高,然后抱怨世道不公,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不是资本实力足够雄厚,产品刚需/好用/易用足以甩开同行十条街,那最后只能自怨自艾。

针对这部分团队和产品,怎么获取流量呢?靠口碑?量太少了。

细水长流,要等几年才能量变到质变,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投资人也撤资了。

更何况,大部分品类还不合适口碑传播。

所谓的病毒传播,更多是运气+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因素。

这时候大杀器就来了:

苹果AppStore和Googleplay的官方推荐

业界俗称被爸爸Featured。

苹果Today位置的威力,做流量的都知道吧。

去年(18年)到北京出差,见了一个创业团队,我问他们流量从哪里来,老板就说了三个词:Featured+换量+ASO,基本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在Tom叔6年前刚出海的时候,那时候应用商店产品少,三天两头就被推荐,开发者自己还不知道。只能事后知葛亮,去查新增用户曲线上升的原因:噢,原来被Featured了。很早的时候,AppAnnie还不能跟踪被Featured,那更是盲人摸象。

套用今天的流行语,开发者还以为K-factor起来了,用户裂变了。结果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被爸爸们宠幸了。

大概从15年开始,Tom叔就默默给自己定了个指标:每个季度争取一次Global Featured(全球推荐)。因为是工具类App,没有文化差异,所以全球推荐很合适。一般工具类App每次被全球推荐,都能拿到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下载量。

16年做海外游戏发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只能申请特定地区的Feature。比如当时发了一款菠菜游戏,在北美地区,拿了一个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类推荐,由于品类限制,也不是特别优质的位置,但一个月也因为推荐免费获取了小几万菠菜用户。如果去facebook或者Google adwords买量,至少需要10-20万美金。

被苹果谷歌两个爸爸钦点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打回来的情况。主要是商务团队和审核团队不是一帮人,商务是亚太区,在北京香港新加坡,审核(Review)团队基本在美国。

流程一般是:开发者和商店商务团队(BD+AM+CSM)处理好关系,然后提前一个月(一定要提前至少一个月,注意排期)和你的商店客户经理沟通好,申请推荐的主要理由有:

1、接下来会有个重要的版本上线,我们全面翻新了产品,balabala……不建议每个版本都去申请,一定要是2.0,3.0,4.0这种大的version去申请,否则,人家还嫌你烦,拎不清。Bug fixed版本也来申请,就把你打入黑名单。所以,综合下来,3-6个月一次较为合适。

2、每年爸爸们都会发布新的OS系统。这时候,会哭的娃有奶喝,会叫的鸟儿有食吃。和爸爸们说,我们是先进分子,第一时间适配了iOS12、Android Q等,比如3D Touch,Siri唤醒,统统全面来一套(即使可能是使用率不到1%的鸡肋功能)。爸爸们心情一好,就会给你个推荐,还放到一个category里,美其名曰:适配最新iOS。

3、付费功能,尤其是最近几年很火爆的订阅/连续订阅等功能。你想想,苹果谷歌一看,这开发者下载量不低呀,最近要做收入规模了,我们还能有30%分成,赶紧给他导流看看。如果小的位置推荐后流水大,ROI效果好,恭喜你,上Today不是梦。

4、卖弄情怀,比如独立开发者,讲个地下室头悬梁锥刺股封闭开发3个月的故事,山姆大哥们很容易被此类故事感动。手一松,推荐位就来了。注意,措辞注意分寸感,不能用感动中国的煽情度去感动美国。此类旁门左道,在早期比较合适。现在审美疲劳后,成功率大幅降低。

主要还是产品品质说话。

发散太多了,回到最开始说的,大家猜到我要说啥了吧。Bingo!

谈到被美国审核团队打回来,我们最开始经常犯的错误,就是Android和iOS设计规范的差别。比如从苹果拟物化设计,到扁平化设计,再到微软的Metro设计,谷歌的Material Design,每次设计语言的改动,都会把我们的产品+研发+测试团队折腾个1-2天。

以OK和Cancel的位置来说,一般团队会以iOS开发优先,专业的iOS开发工程师会把Action Button(即OK)放右边,Cancel Button放左边。移植到Android和WP平台时,UED设计师给的稿子,也会依葫芦画瓢下。这就埋下了一个大坑。

这种Dialog修改的看上去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的工作,主管经理们基本都会丢给刚毕业的小RD、UED去做。所以,几乎每次被推荐的时候,我都要帮着擦屁股。

三番五次后,我总结出了经验,自己先钻研一遍各大平台的开发者最新文档。如果下次要申请Feature,我就先把平台最新版本的RD和Design Guideline先发给相关小伙伴,大家先自查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后再去申请推荐,审核团队开心,我们也省事。Tom叔后来甚至组织过新入职的研发和产品同学,定期学习谷歌和苹果的培训课程(毕竟能主动拥抱规则变化的人不多)

举个印象最深刻的例子。

几年前,有一次经过各种软磨硬泡(黄金三法则:不要脸,坚持,不要脸)。我们商店客户经理给我们排期到一次全球推荐,然后转到审核团队,直接抛出14个产品里需要修改的点。如果算上我们违反Material Design的各种设计细节,估计超过20个。此外,适配Android不同分辨率也是个大坑,以及物理键和虚拟键的坑(Back位置的设计)。

我当时就一头黑线。

你没看错,需要改14个点。

爸爸要求7天内必须改完。

否则前面的付出就白搭了。

更糟糕的是,Email送达时间:

美国时间周五(北京时间周六)

结果呢?我们周末加班,2天不到,周一下班前(美国时间周日)全部修改优化掉,并测试上线了。

爸爸周一一上班,收到我们邮件,都惊呆了,连连Congratulation我们,表扬我们中国人做事效率就是快。

不过,这种心惊肉跳的事情,其实没啥可吹的。应该从源头就去防微杜渐,需要团队有极高的产品和技术素养,去关注最前沿的技术和美学语言。

泼个冷水,随着App Store和GooglePlay商业化压力的增大,Featured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流量质量也越来越参差不齐。比如17年的几次全球推荐,每次大概带来了30~50w用户,国家分部也比较均匀,比如美国10%,印度20%这种,和全球人口分布比重接近。但到了18年,明明约定是美国、日本、韩国的用户,最后被推荐的绝大多数是印度和印尼的用户,用户留存也掉到冰点。呵呵,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总结一下,我的职业生涯里,迄今为止被官方正式officially 提名Featured,至少10次以上。后面可以专开一个帖子,再详细讲讲怎么能获得全球流量最大的两个爸爸们的青睐。否则我很可能就忘记了,里面的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过才知道,几乎全是坑,说多了都是泪。

AppAnnie报告

Feature

Google Play

评论:

田宝 ₁₈₅ ₀₃₀₉ ₈₉₀₉ : 经历都是财富

黄北钦 : 我们一直被iOS不过审的问题折磨,产品上不了线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