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我今天冒个险,问大家几个问题:你觉得,韩寒的身高,有没有1.73米?韩寒的书,是不是别人代笔的?韩寒是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我继续冒险,接着问你:你觉得,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上帝是不是一些人的臆想?

你不用着急回答,甚至我都不建议你在留言区随便回答这几个问题,因为这几个问题,每一个都是著名的,能让好友面红耳赤,发小割席断交的“分手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甚至都没有先分清楚,他们在讨论的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概念:事实和观点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今天天气好热啊!请问,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天气变热,天气变冷,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这应该是事实吧?

错!今天天气好热,这不是事实,是观点。那什么是事实呢?今天气温30度,这才是事实。至于在30度的气温之下,你觉得冷,还是觉得热,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不同的观点。

也许你会说:30度都不觉得热,这不是有病吗?但是,就算全世界99.99%的人在30度之下会觉得热,但是你依然不能说0.01%,也就是一万个人中,有一个人觉得冷,就是错的。

事实有“真假”,但是观点只要1)不违反事实,2)逻辑自洽,就没有“对错”之分。如果你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无可辩驳的正确,与之相悖都是错,你就是在商业世界中持有“地心说”,而不自知。

职业化的基础,是尊重;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接受不同;接受不同的基础,是能够区分事实(Fact)和观点(Opinion)。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个,也许在小学就该学习的概念。

运用: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第一、事实。

什么是事实?就是在客观世界中,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东西。

有人说:“小龙虾是日军的化学武器”。这个“事实陈述”,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如果你不信,可以不搭理他。如果你打算搭理他,别说:“我真为你的无知而感到羞耻”,这会打起来的。你可以说:“你是怎么确定的?”这就是一种证实、或者证伪的态度。

他说:“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说的”。你别说:“我真为你的判断力而感到羞耻”,这又要打起来了。你可以说:“我在微信里看到过不少谣言,比如这个,比如那个,后来都辟谣了。你确定那篇文章一定属实吗?”这还是一种证实、或者证伪的态度。

关于事实,不需要辩论,只需要验证。

第二、观点。

什么是观点?就是在一套认知体系中,不违反事实,逻辑自洽,因此无法被证明对错的东西。

有人说:“iPhone真是最好用的手机。”你知道,这是观点,不是事实。

你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他说:“因为APP最多啊!”这说明,在他的认知体系里,APP最多就是最好的手机。

你问:“为什么APP最多,就是最好用的手机?”他惊讶地看着你说:“这是共识啊!”这说明,他是个“地心说”患者,认为自己的道理,就是世界运行的公理。

但是,他认为“APP最多就是最好的手机”,有错吗?其实没错。在他的认知体系里,他当然可以这么认为。

如果你说:“你错了,iPhone太封闭,开放的手机,才可能是最好用的手机。”这时候,你就和他一样,也变成是“地心说”患者了。

你们俩是争不出结果的,因为你们俩在争的不是“iPhone是不是最好用的手机”,而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用的手机”的认知体系。而只要你们彼此的认知体系不违反基本事实,又能逻辑自洽,也就是能自圆其说,就永远不会被对方说服。

那职业化的表述,应该是怎样的呢?你可以说:“哦,站在APP多少的角度,如果数据支持,那iPhone可能确实是最好用的手机。如果站在手机是否足够开放的角度,我个人认为iPhone并不是做得最好的。仅供你参考。”

这句话说完,你发现,大家立刻就没什么好辩论的了。

美国人从小学开始接受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的教育。

不少美国人喜欢说“Interesting”,也就是“有趣”。当一个美国人说“有趣”时,你别以为他认同了你的观点。他其实是在说:关于这件事,你竟然是那么看的。他说“有趣”,不是认同你的观点,而是认同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小结:认识事实和观点

职业化的基础,是尊重;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接受不同;接受不同的基础,是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什么是事实?就是在客观世界中,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东西;什么是观点?就是在一套认知体系中,不违反事实,逻辑自洽,因此无法被证明对错的东西。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遇到不同观点时,不要面红耳赤、割席断交,而要说:有趣。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