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丨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提高自己的情感能力,必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关“优劣”的“不同”。而在全世界60多亿人中,你最需要认知到一个人的“不同”,那个人就是你自己。这就是我们说的:自我认知。
概念:自我认知
我曾经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外向的人,到处演讲,给人咨询。但当我参加一个自助酒会时,我发现有些人拿着一杯香槟,优雅地走来走去,碰见谁都能聊两句,谈笑风生,甚至呼朋唤友。而我呢?捧着一杯82年的可乐,静静地站在某个角落,就那么看着,却谁也不想搭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但始终无法改变自己。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参加了一项专业测评,才终于知道:啊?!我居然原来是个内向的人。
每个人的能量来源不同。有些人的能量来自安静的思考,有些人的能量来自热闹的社交。而我呢?我从独处中,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所有热闹的场合,对我都是巨大的消耗。我在演讲中那些看似外向的行为,其实都是源自于后天的训练,而不是先天的性格。
当我有了这样的自我认知之后,彻底释然了。我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每次演讲结束、与人长谈之后,我都会给自己留一些时间,静静地独处,恢复心理能量。甚至有些时候,我学会了“放过”自己:这样的场合,我就不去了吧,谢谢你的邀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是如此重要。
那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认知呢?
运用:乔韩窗口理论的四个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乔(Joseph)和韩瑞(Harrington)对于“自我认知”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乔韩窗口理论。
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根据我自己知不知道,别人知不知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公开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第一,盲目的自我。
别人知道,你却不知道的自己。
啊?不可能吧?谁能比我自己了解我自己?还真会有。听完今天的课,你可以试一试在朋友圈做个调查:朋友们,请用三个关键字评价我。。
调查,尤其是匿名调查,可以帮助你认知:盲目的自我。
第二,秘密的自我。
别人不知道,你却知道的自己。
很多人喜欢选择性埋藏,或者否定这部分的自我。那怎么把它挖出来呢?
在纸上,用10分钟写下20句“我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完后,藏好,用三天的时间对照观察自己的言行。
三天后,删掉20句中最不像的10句,换10句不重复的。三天后,再换10句。再过三天后,挑出前5。
这就是你“秘密的自我”。
第三,公开的自我。
别人知道,你也知道的自己。
比如,我长得比较瘦;他长得比较帅;李雷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棒;韩梅梅口才特别好,等等。
但是,有时你以为秘密的自我,其实是公开的自我。比如,有同学觉得自己“闷骚”。你和你兄弟,或者闺蜜说说看。他(她)可能会哈哈大笑:“闷”这个字,我真没看出来。
第四,未知的自我。
别人不知道,你也不知道的自己。
了解这部分的自我,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智商是多少?不要在网上随便找题,去专门的机构测一下。
我一直以为自己智商挺高的。后来我真去测了一次,非常沮丧。我知道,我只能靠颜值了。然后我又照了照镜子,决定,还是靠勤奋吧。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性格的?不要在网上随便找题,也去专门的机构测一下,比如MBTI。
关于自我认知,还要提醒大家两点:自我认知的刻度性,动态性。
你问100个人,你勤奋吗?估计90个人会说自己穷得只剩勤奋了。勤奋这个东西,是有刻度的。6点起床的,可能比8点起床的勤奋;4点起床的,可能比6点起床的勤奋。你要基于比较,得出自我认知。
你说,我真不擅长演讲。但是随着练习,你就会讲得越来越好。这些自我认知,是动态变化的。
遇到困难时,很多人说:做自己。一帆风顺时,很多人说:做最好的自己。这个做自己,是现实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是理想的自我。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小结:认识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情感能力,在认知世界、认知他人之前,我们要清晰地、不偏不倚地认知自己的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怎么做呢?可以借用乔韩窗口理论,用调查的方式,了解盲目的自我;用反省的方式,了解秘密的自我;用测评的方式,了解未知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