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今天参加了学校组织

今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讲座,虽然主题和我的收获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就像一位老师说的,其实考验一个老师真正的功底,往往不是课题汇报的情况,或者是讲座的内容,而是回答同学们提的问题。将自己的收货稍稍整理了一下。希望共勉吧~

中国大学的大学教育,将来去哪里工作,做什么内容的工作,我们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反正一路上按照学校的课程要求,一路读到底就完事了。而美国的教育不是这样的,从小开始老师都是启发式的,不停地问你;你喜欢这个吗?如果喜欢就是去做,不喜欢就不要去做。有自己的困惑,我要走哪一条路,是好事,目前我学的专业就是要么是做科研类的实验,要么是做药学实践,要利用假期的时间自己去实践,体验一下。大三的时候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美国比较注重团队合作,当然你必须要体现出你的价值,要有不可替代性,不然人家凭什么需要你来参与。

作为一个大学生你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口才也就是表达,是很重要的。这其实和教育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但是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即使的你的表达能力现在不是很强,但你要试着去改变。这让我想到了所谓的成长型思维,就是指这个,你要相信人是会改变的,你以前不会,不代表你以后都不可能再会。

其次要去问,假如不懂,那么可以去问,一定要把它搞懂。老师举了个例,他是临床药师,在实验室的时候和term worker汇报进度时,涉及到分析化学的内容,有个临床医生对分析化学一窍分析化学的内容,有个临床医生对分析化学一窍不通,所以他就不停地提问,问题问得最多,思考后做得功课也很足,所以他进步也很大,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小白到把老师给问倒了,老师都自叹不如。

最后刻苦那是必须的。美国的大部分学生往往会搞到深夜,因为老师就讲个半个多小时,然后就布置基本上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要查大量的文献】,然后第二天就要你交作业,你只能通过加班加点的方式来完成作业。

有同行的同学说,这说的都是鸡汤,那么我认为其实有时喝喝这种鸡汤也是不赖的。

评论: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