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群行动设想
York : 圈群行动设想
从加曹大的圈子开始,到创业直播间,陆续加了六个圈 子,今天观察了一下基本上都是贡献前列,其实也没什么 有价值的输出主要是多参与.........而我的参与更多是被圈子 氛围所带动的。
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只是观看,并没有参与;后面慢慢分 享一下自己看到的一些文章和感悟,参与的过程中,有很 多体会,非常感谢小蜜圈这个产品和好的圈子圈主。
一直以来,圈子或群的活跃都是一个难题。以创业直播间 这个圈子来看的话,以圈主的成长分享入圈,带动大家创 业直播,形成了氛围。这个分享创业的氛围是有吸引力 的,也带动了很多人开始第一步。关键在于有价值内容的 输出和从圈主开始到活跃者的榜样带动。积极带动懈怠
(比如吉米的创业直播就让几个直播的圈友又积极起 来),到自发聚会线下分享,到有人提出线上协作项目
(刘坚对于线上协作的虚拟组织就很有感触)。
小蜜圈的用户特性非常有意思,付费用户,以获得分享成 长为目的,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以圈子的主题和圈主 而聚集。 大家平时接触的内容并不少,为什么加入小蜜圈?因为以 往的接触也就是看完内容为止,没有系统的方向、主题、 群体聚合交流与可亲身接触感受,大家想获得更进一步的 接触收获更多。有价值的圈群行动对他们来说有很好的基 础和吸引力,只要活动是有意义价值并且代价是可承受 的。
一种比较适合圈子初期的圈群行动就是一些简单的共同行 为了,以养成好习惯和开始第一步为主,比如每天读一篇 文章摘一段有感受的内容,先建一个公众号每天写一点东 西再说等等......只是打个比方。
每天看大家的分享,各有所长,也都需要学习。那是不是 可以聚集大家的资源以一个方向去形成一个更有影响力的 获取和输出矩阵呢,同时带动整个圈的运转帮助大家获得 更多资源和各自圈外资源的联动?只是打个比方。
小蜜圈的价值挖掘空间还有很多呐,只要本着一起做成一 件事情(哪怕是小事但只要对参与者有益)和公平就好。 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和联动后的带动圈子一起输入输 出,都能比单打独斗有更好的结果和各自的收获。
众创行动为什么难搞?因为一个项目的门槛就高了,符合 条件的人太少需要的精力也太多,全部参与就变成了成为 员工或合伙人了。那我们把一个项目切割成各个细碎小环 节呢,大家选择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再按项目贡献进行 回馈就好。贡献有大小,参与就有帮助,也有过程中的收 获
2017-05-31(35赞)
评论区: 寂寞火山 : 不打赏不行了 York : 这打赏 2次有点过了
独步 : 写的不错,看了这个,我也入圈了 York : 搞成创业直播间的宣传贴了 …………
任骁 : 最近同样在思考和研究小密圈的现状,关于如何活跃要么有持续的内容输出,要么有共同的价值联系比如项 目,并且除了圈主本人以外还需要至少 3-5个高活跃度的种子圈友
江山 : 姚总可否再推荐几个圈子,谢谢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jiayu : 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它们是怎么把自己 玩死的了
2017-05-26(15赞)
评论区:
duke : 转型不是转行,突然击中笑点 阿梅 : 问题说了,解决方法却没提
嵩岳 : 观念问题,不少人小有所成,年龄也不少,各种观都稳固了。他们不主动改,外人提再多建议也是白搭。 童工 : 其实就是意识的问题,有成套的设备,厂长没那个意识,谁都救不了
马翔 : 一千个哈姆雷特。
d b : “然后我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亮点企业,车间里播放着流行音乐的时尚工厂,楼道里一尘不染的精益工厂,科 研能力卓越的技术工厂,智能化水平极高的未来工厂 ……” 其实更感兴趣的是这个,期待来一篇
Mars@武汉 : 这篇文章这几天刷屏,言下之意就是实体经济不行、制造业不行都是企业的错,你们这么多问题,所 以不行了。 实质上文章是避实就虚: 第一,文中说的毛病,央企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还是高歌猛进? 那些对于 单个企业当然是问题,但对于一个群体,拿这些说事就扯淡了。 第二,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首先是金融、房地产 碾压,其次是各种费用太高。利润没了,搞个屁升级改造和创新。 第三,不重视知识产权,抄袭者、低价恶意竞 争,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靠企业解决不了。我们也是受害者。
jiayu : 嗯,文章只提了 “主观因素 ”,没说 “客观因素 ”这回事儿,有以偏概全之嫌 … 但这些 “主观因素 ”的总结还是下 了功夫挺到位的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