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读了100多

《两年读了100多本书,3个方法,让你越读书越快乐》

最近很多同学反馈说不会读书,不会学习,越学越累,越学 越迷茫。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种状态,昏昏沉沉的,很努力地在学习, 但是效果却很差,我还怀疑过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太笨了? 所以什么都学不明白?这一切在今年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我以前都理解错了读书和学习,这半年做了很多改变,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今天我把自己 曾经陷入的思维误区,以及系统的学习方法整理下来,在这 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一点奇怪,怎么还没开始讲方法,就开始 讲读书的误区了呢?

这里其实是用到了【逆向思维】,天才投资人巴菲特的合伙 人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知道我未来死在哪 里,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去那里。

普通人的思考模式都是常规的,正向的,而芒格却认为总结 别人的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它们,就是成功。

同理,我们读书,可以先不讲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哪 些是读书的思维误区,不犯错误,就能够更接近正确的方

法。

打通了这个思维,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开始掌握读书方法。先 一起来说说大家常见的读书思维误区吧 。

第一个思维误区:书必须完整看完,而且记住所有知识点 很多人的想法都是一本书完完整整,一字不拉看完才算是读

完,而且认为一定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就

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模式。不仅看得慢而且很低效,看完

也不见得一定会记得。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一字一句地读,是不是 感觉很多东西读起来都是重复的?有一些东西试图去理解但 是很难掌握?

“二八”定理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生活中20%的事情能 够带来80%的收益,所以我们集中注意力去学习那20%就可 以,同理一本书中真正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就20%,把20%的知 识真正掌握,用到生活中就是很大的成功。

贪多嚼不烂,一本书几百页,试图去搞定每一个知识点,每 一个字,真的很累,而且很容易放弃。想想自己有多少书是 一时兴起买了根本没看?

跳读,选读都是可以的,一本书的构成多是知识点+例子, 当你看懂了知识点,能够迁移就可以,很多书都是触类旁通 的,当你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阅读速度 和质量也就自然快起来。

很多人读书慢,是因为一字一句读,而且理解能力不足,所 以需要一直停下来思考。而提升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大量的

学习+刻意练习。

先转变你读书一字一句的思维,后面我们再讲具体的方法。

第二个思维误区:读书重视数量,一本接着一本读 我见过很多人在朋友圈里立下豪言壮志,自己一年要读100本

书,每天实时分享书摘笔记,好像自己读了很多,懂了很

多,但事实上,你去问他们理解吗?未必是都真正消化了。

不要把读书当作是任务,也不需要去和别人比较,每个人有 自己的节奏习惯,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就好。

一本书读完,我的建议是不要立马就投入到下一本书中去, 而是要静下心来想想,合上这本书,自己最有收获的是哪些 点,思考才能让读书避免停留在浅层次。

图书的搬运工常有,但是思考才是一本书带给我们的真正价 值。

读完一本书如果你能够完全理解它的内容,那就写出来,分 享出去,讲给别人听,一遍一遍都是在增强你的理解,这个 方法亲测好用,多分享成习惯,很多知识都会潜移默化在你 心里,慢慢影响你。

第三个思维误区:读书盲目追求书单 一说读书,很多人都会去知乎,豆瓣,找各种书单,相信书

单上的top50,人生必读,然后一本接着一本读。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按照别人的书单走,虽然都是一些 好书,但是难免有自己不懂的书,这时候有必要吗?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很多书单上都说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 的爱情》《百年孤独》很好看,但我买来后根本看不进去, 读了两页,越读越痛苦,就放弃了。

随着阅历的增长,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再拿过来看,很容易 就读进去了。

书都是好书,但是要看阅历与方法。有的书在不适合的时候 强制去看,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读书随心一些,可能效果会 更好。

以上就是我希望帮助大家扭转的一些误区,接下来我具体讲 讲我的读书方法。

这部分我将会谈到自己的选书方法,以及做读书笔记的方 法。

1.选书 第一步:有明确的领域。

你是想读历史,读心理,还是读文学小说,先让自己明确这

个问题。

第二步:有明确的目的。 读这本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对自己选择的图书有一定 的心理预期。

第三步:筛选图书。

去豆瓣,知乎,当当,百度等平台去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和目 录,看看能不能帮助解决你的问题。

第四步:选择购买图书。 这时候如果你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充足的话,可以把觉得不错 的图书都购买回去,进行主题阅读。如果经费不足的话,可 以请教一些你觉得能够给你帮助的人,让他给到一些建议, 决定后再购买。

市面上的书数不胜数,真正需要阅读的书是需要好好筛选 的。有明确的目的去解决当下的困惑,这样读书才高效,有 针对性,也更有效果。

这里还有一优质社群推荐给大家,就是我现在每天不论多忙 都要看看消息的蜕变书屋,从年初付费学习到现在书屋里的 小伙伴们成为朋友,慢慢蜕变,我觉得这个社群的价值真的 是很高。

学长的图书音频,偶尔的感悟分享,陪伴式成长,优秀小伙 伴们的聊天分享,会让你有一种隔着屏幕的感动。一起读 书,一起成长,一起蜕变,一种力量油然而生。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值得为自己投资的,一个人可能会有疲 倦的时候,而和优秀充满动力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慢慢被同 化。

2.读书方法 我读书的方法也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自己的一些个人习

惯,大家可以选择性地接收,这个只是一些推荐,适合自己

才最好。

读书要有标记和整理

以前我的书从来都是一个字都不会画,一点折痕都没有,保 存得干干净净,但知识看过也就过去了,很难在脑海中留下 印象。我刚认识学长的时候,在朋友圈看到他的笔记,密密 麻麻,很详实,笔记一目了然,我才明白自己的干净方法有 多拙劣。

给大家先看一下我最近的笔记。

看起来比较工整,是不是重点也很突出?对于图中的标记, 我采用了不同的区分。黑色的划线一般是我觉得还不错的地 方,会勾画出一些句子和重点词汇。黄色的地方是我以前不 知道的新知识,我画下来强化自己的印象。

同时对于一节高密度的知识学习,我会在旁边做好整理总 结,总结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高度提炼。这样二次加工 对知识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度之前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也是一个知识达人,在《朋 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里,他提出自己的方法:建立知识之 间的联系,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他新学到的东西,至少要解释5个现象才会罢休。不仅要想过 去的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知识解释,还要想哪些行为会被这 个认知改变。什么事情都喜欢探析本质,这样的学习态度塑 造了他的强大知识体系。值得大家学习。

读书要摘抄+评论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提到了葱鲔火锅式读书 笔记法,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 价”比作葱段,作为同样重要的材料进行融合的一种读书笔记 法。

简单来说就是读书要有摘抄+评价。摘抄可以是自己认为比 较重要的句子,观点,段落等等,摘抄之后可以使自己的印 象更深刻,促进对内容的理解。评价是对摘抄部分的感悟与 想法,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书中的观点发生关联,更好地 思考。

可能有同学会说我摘抄的部分很多怎么办啊?摘抄并不是说 让你原封不动地誊写作者的原话,你可以找出关键词或者关 键句,提取主要的部分。我的通常做法是记录新知。哪些是 作者不说,我就不知道的内容重点记下来。

读一本书能够和作者感同身受固然是开心的事情,但这也说 明这本书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新的东西,没有颠覆你以前的认 知,给到你一种撞击,拍手叫好的感觉。摘抄可以着重记录 这些新的知识,隔一段时间再看,理解了上面的内容,需要 摘抄的东西也会随之减少。

放置了一段时间,仍然经得起考验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东 西,常读常新。

建立素材索引系统 知识积累好了也要知道怎么用,再找的时候方便。这时候索

引系统就很重要啦。

我会在看书的时候,顺道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折上页脚,

在上面记录下关键词,或者买一些索引标签,便于自己的查 找。

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的收获:读书的时候,不要试 图去记住,而是要试图留下印象,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去 查。并且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和观影量,发现信息,观点和内 容之间的关系,相互印证。

主题式阅读 这个前面也有提到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领域,最好的方法

就是买来很多相关主题的书,进行大量的阅读,先大致浏览

每本书的目录,知道这本书的内容有哪些,可以不全看,挑

出一些对你当下问题有指导的内容,看完了解了去解决问

题。

等到下次再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依据之前的索引去“找”答 案,找到相应的内容,学完马上用起来。一本书在你用的时 候,价值才能够最大化,以目的为引导的主题式阅读最有效 果。

重要的地方反复看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好的书值得反复阅读,如果有同样

的时间,你觉得把一本好书阅读10遍,和阅读10本不同的书

相比,哪个效果更好呢?

答案可以可想而知,重复力,把事情做到极致是这个社会稀 缺的能力。量变产生质变,前提可是有效的量变,天天无效 率的磨洋工,零散地读书,信息永远都转变不为你的知识。

为什么听说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的道理 都是别人告诉你的,你自己没有检验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说到这里还想补充一个我自己的观点,听书没有不好,但是 只听别人的分析,自己不去读就不好了。我偶尔也会听一些 书稿,这可以作为我筛选图书的一个因素。

如果我听到一个观点很感兴趣,那我就回去买这本书看,自 己看看能不能理解,有没有收获,有收获那就输出自己的想 法,和身边的人交流交流。没有收获,可以再去听听人家的 讲解,看看豆瓣书评,对标自己差在哪里,为什么没有想 到,看懂了自己再试着输出分享。

还有我曾经记录下的采铜老师的“读书十二问”,大家感兴趣 可以了解一下。

说到了输出,也就到了书评的内容,怎样才能够将看过的书 形成书评呢?

1.主观点写作 书评围绕着书中的一个观点展开,比如《平凡的世界》这本

书,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悟,有的人对孙少平的个人成长比

较有感悟,有的人对孙少安的婚姻比较有感悟,还有的人对

整个时代背景和最后的结局比较有感悟,这些都是你们写作

的方向,选择一个具体的点,用书引入,讲明白自己的观点

就可以。

2.主题式写作 一本书的内容你看完如果能够提炼出一些主题,也是可以写

的主题式写作。比如我前一阵看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 生》这本书里描述了13位尖子生的不同人生,全都写太多又 没有重点,所以我就采取了主题式写作。

提炼出学习方法,做事方法和眼界见识3个角度,把符合这些 主题的人物和经历写了进去,读者看完就比较明确,而且收 获也很大。

一个月看完《朋友圈的尖子生》,总结了3条学习经验送给你 3.清单式写作 前面看书的时候,已经做了笔记整理,这时候回归笔记,总

结出几个有收获的点就可以组成文章了。比如《精进》《认

知突围》,里面的知识点就很杂,我在写书评的时候,就是

把书中作者提到的有用的观点串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文章。

《认知突围》:一本好书,带你转变六种思维

《精进》:不想成为很厉害的人,所以我学到这些

当一本书文观点比较多,你不能整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时,就可以尝试清单式写作,按照作者的观点顺下来总结。 用自己的理解去分享给读者你的观点。

以上呢,就是我读书写作的一定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些我读过还不错的书,大家可以践行上 面的方法。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蔡垒磊《认知突围》 小马宋《朋友圈的尖子生》 陈海贤《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博多舍费尔《小狗钱钱》

2019-08-14(15赞)

image

image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