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去世,享年91岁。
曾经有人这么采访过褚时健,“褚老,你希望留给自己的墓志 铭是什么?
褚老缓慢而坚定地回答了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Part I 少年时代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亲手转动过命运的车轮,从这车轮里迟
早都会转出一生中的大事件。”--瓦尔特·本雅明
- 01 -
云南的一个偏远村庄,矣则村,褚家。
褚家早年有过两个孩子,都因生急病夭折了。这回农村人信 命了,在江边临时搭建了一个木屋,褚时健就是在这里出生 的,民国1927年。
褚家相对富裕,褚父在外做木材运输生意,家中还有十几亩 旱田租给农户种苞谷,常年有盈余。
也许是江边出生的关系,褚时健好水,没有一天是不跟水打 交道的,尤其擅长抓鱼,曾连续几天提着一大筐鱼回家,褚
母无奈道:“不要再拿鱼了,家里都没油煎它了!再拿只有干 吃了!”
褚时健不仅人小本事大,还特别仗义,每次抓鱼都会分给同 去的小伙伴,甚至还送油送盐,让别人拿回家去煎,改善伙 食。
另一件与水有关的故事,就是当年褚时健在读的小学距离村 子2.5公里,褚时健为了偷懒,就把书包顶在头上,用布从下 巴到头顶缠扰扎住,然后从水路游泳回家,可以做到不呛一 口水,不把书包弄湿一点点。
尽管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在信息不通畅的西南山区,却完 全掀不起波澜与涟漪。褚时健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与水 为伴,都说是上善若水,大自然给予了他生命最初的灵气与 领悟。。
- 02 -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部分国土沦 陷。
1942年,在运输木材经过滇越铁路时,遇到了日本奇袭轰 炸,褚父被气浪严重震伤,完全不能动弹。
1943年,在家躺了一年的褚父去世,而母亲刚生下最小的弟 弟,再加上还有一个妹妹,其他三个弟弟,一家七口人的重 担全压在了褚时健身上。
褚时健从学校辍学,主动承担家务和农活,15岁的褚家长子 一下就长大了。褚时健在自传中回忆道:“我这一辈子关于离
别、关于责任、关于生活中大事小情的认识,很多都是从那 时开始的。”
褚家还有一个酒坊,是爷爷遗留下来的,由于父亲遇难后, 家里少了主要经济支撑,请不起烤酒师父,曾消停了一段时 间。这时褚时健别无选择,自己上。
褚时健在烤酒上,展露出了他对商业的敏感和天赋,他会拿 笔把每一道工序完整的记录下来,包括时间、材料比、成本 等等。在数字化管理下,褚时健从来没把苞谷蒸糊过,这连 村里同样烤酒的大人都做不到,而且产量还要比他们多 15%。
在卖酒经营上,褚时健会对顾客作心理分析,所以他每次都 卖比市场预估要少一些的量,因为他说:“东西少,大家喜欢 抢一枪,这样卖得快,下次人家还等着我的酒”
褚时健从小就是爱思考和认真的人,下河抓鱼是如此,烤酒 亦是如此,深深明白做人做事,力气一样花,马马虎虎地做 力气就白花了。
忙碌的小小当家人,似乎淡忘了父亲的离世,只想好好在村 子里待下去,种地,烤酒。
- 03 -
1944年夏天,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的堂哥褚时俊回来了。 哥俩在山上烤鱼,褚时健指着山下的2亩地,对堂哥骄傲地
说,那将用来种植黄果,明年堂哥回家就有得吃了。褚时健
不料想,堂哥突然顿怒,怒斥他在国家非常时候,还只顾眼
下几亩地几口饭,心安理得做村里的莽汉?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夫褚时健,被堂哥一言骂醒,年少也 曾想到外面闯一闯,看看父亲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还有 堂哥口中的省城昆明,北平,上海了...
九月开学,告别母亲,弟弟妹妹,褚时健踏上了昆明求学之 路。
吃过农活的苦,褚时健深知读书的可贵,褚时健的阅读习惯 就是这时候培养的,无论是在后来艰苦的环境中,还是年老 体力不济时,他都在床头摆几本书,每天都要安排阅读时 间,翻翻书,获取知识。
除了阅读,褚时健最爱到西南联大找堂哥,听他们讨论共产 党,悄悄传阅《新华日报》,润物细无声,褚时健从一个懵 懂的少年,变成一个有思想的青年。
Part II 青年时代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
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茨威格《人类群星闪
耀时》
- 04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但国共无法取得共识,国内爆发内 战。
1948年,国民党在昆明大肆抓捕老师和学生,个个人心惶
惶,褚时健被迫结束求学,回矣则村当了一年小学老师。
1949年,中共游击队被困盘龙江,褚时健找来了一艘破旧的 小船,一批又一批地送队员过江。事后团长让他一起走,因 为随时有暴露的危险,会连累母亲弟妹受难。
不容多想,褚时健阴差阳错成了游击队员,过着难以想象的 艰苦,有上顿无下顿。褚时健曾一次偷偷跑回家,也不敢待 太久,扒拉完了母亲炒的腊肉饭又走了。
同年7月,中央军委把战斗在云南的各游击队正式组编为人民 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褚时健正式成为军人,还被任命为指 导员,主要负责思想工作,团结连里,至此队里再也没有人 员流失。
战争是残酷的,褚时健曾面对子弹从脸颊飞过,生死一线 间,再加上堂哥褚时仁,褚时杰先后为国纾难。
1950年更是再遭受二连击,小褚时健两岁的弟弟褚时候牺 牲,褚母备受内心折磨,同年郁郁而逝。
褚家七口人,短短1-2年,便剩下哥哥褚时健,弟弟褚时袏, 妹妹褚时英三人。褚时健从那时候起就知道,把每一天安排 好,就是对人生负责,想得太多,没有任何意义,做事情要 坚决。
- 05 -
1950-1978年,不便展开细说。
1950年云南解放后,褚时健在云南党校就读一年后,被分到
玉溪地委宣传部、玉溪行署人事科任职。在此期间,结识了 和他相濡以沫大半生的妻子马静芬。
1952年,褚时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褚时健与马静芬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女儿褚映 群,1963年生下儿子褚一斌。
1959年,对褚时健有关键影响的堂哥,清华大学生褚时仁去 世。而褚时健知道的时候,距离他去世已经好几年了。
1963年,35岁的褚时健被调到新平曼蚌糖厂任副厂长,由此 开始了长达16年的经营县级小糖厂的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褚时健在曼蚌糖厂期间,仅用一年时间就扭 亏为盈,第一年纯利8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近40万,成为 当时云南少数盈利的糖厂之一。
如果要概况这时期的褚时健的话,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 诗“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Part III 中年时代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 06 -
西南有三宝:云烟、贵酒和川妹子。单论烟草的话,只有玉 溪才是真正的“云烟之乡”。
1979年深秋的一天,时年52岁的褚时健,出任云溪卷烟厂新 一任厂长,举家搬到了玉溪。
跟褚时健一样,玉溪卷烟厂也是蹉跎多年,工人消极,经营 惨淡,大部分烟草积压库房,拳头产品“红梅”还被大众嘲 讽:红梅红梅,先红后霉。
褚时健是做实事的人,但不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此他 找到了地委书记胡良恕要一个承诺:“希望您答应我一年内, 凡是到地委告状、请愿、上访等闹事的人,一律驳回,由我 来处理”
此后,烟厂迎来了褚时健17年的铁腕治理,通过不断技术革 新和精细管理,褚时健一手打造出“红塔山”等爆款香饽饽, 他一人更是掌控了产、供、销三个环节,成为了名正言顺 的“烟草大王”。
17年来,褚时健为国家贡献了至少1400亿的利税,硬是把一 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佳绩。然而有点 讽刺的是,他个人17年总收入不到百万,平均每月工资不到 4000块。
在那个“大锅饭”时代,大家都在混日子,明哲保身的时候, 褚时健做了太多“份外”的事情。曾有人好奇他的原动力在哪 里?褚时健只是简单回答7个字“都是为国有资产”
褚时健差一点就是神,但终究只是一个凡人。
- 07 -
1995年,68岁的褚时健被举报贪污300万美元,与妻子马静 芬、女儿褚映群相后入狱,儿子褚一斌则逃亡国外,不敢回 国。
褚时健没有辩驳,当庭坦诚是因为心有不甘。他说:
“1995年7 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 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 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 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 多万美元,还对身边 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1995年12月,亚热带的玉溪也很冷。 噩耗是从河南传来的,唯一的大女儿褚映群在看守所自杀,
时年39岁,留下了一个十岁的女儿。
在玉溪得到消息的褚时健当场崩溃,这是他第一次在人前失 控。很多年往后,褚时健都觉得对女儿有亏欠,一提往事, 就总重复:“我对不起姑娘……”
褚时健的案子很大,被称为“世纪审判”。褚时健实实在在犯 了罪,却赢得了民众的谅解,民众甚至自发请愿,为褚时健 众筹私吞的美元补款。但法不容情,1999年1月裁决判定,褚 时健因“贪污174万美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听到结果后,很多人落下泪来。 然而,一切都还没有完。
Part IV 老年时代
“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再是在于坠落之后总 能再度升起。”--曼德拉
- 08 -
2001年,褚时健因狱中表现良好,减刑至17年,随后因严重 的糖尿病获保外就医,但活动限制在哀牢山一带。
为了生活,为了吃饭,更是为了弥补外孙女。2002年,75岁 的褚时健四处借钱包下哀牢山上2400亩的农场,开始种橙。
褚时健认真了一辈子,孩童要抓最多的鱼,少年要烤最好的 酒,这次他要种最好的橙。为此,他一本本研读了果树种植 相关的书,甚至后来吃住都在橙园里,每月亲自下地8~10 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 万元,跟他种橙的110户农民,每年都可以挣3万到8万元。
2012年,85岁的褚时健从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大有王者归 来之势,不过不是“烟王”,而是“橙王”,带来了令人垂涎三尺 的“褚橙”。
那一年,一橙难求,销售量竟突破万吨大关。
2018年1月,褚时健把褚橙接力棒交给了回国的褚一斌,他 说:“我老了,很累,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 终章 -
有人曾用麦克阿瑟的一句名言来形容褚时健:“老兵不死,他 只是凋零”。
在我看来,这恰恰说反了,褚老虽斯人已逝,但精神却永不 凋零。正如褚橙的宣传语“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那 样,寻褚,早已成为一种仪式。
寻褚,是一种向上的闯劲。 寻褚,是一种认真的较劲。 寻褚,是一种永不言败的韧劲。
吴晓波曾说:我始终怀着一种尊重而虔诚的心情来面对每一 位在风雨中前行或跌倒的中国企业家,记住他们,就记住了 中国改革的全部曲折和悲壮。以及,荣耀。”
致敬,褚先生。
2019-03-06(12赞)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