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40/3
Joe : #功不唐捐40/300#
《看懂这三条,你就理解了自律》
2019.2.2
自律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真励志,看上去真带劲。自律的力 量很强大,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但真的只是停留在知道 而已。那如果问:你是一个自律的人吗?恐怕大部分人的回 答是:我不太自律,但我好希望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啊。我希 望能坚持早起,我希望能坚持学英语,我希望能坚持健身。 因为好像厉害的人都很自律,自律的人都变成了优秀的人, 自律的人大都能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人生梦想,走向人生巅 峰。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律”有这样的一种印象呢?因为周 围的人都这样说啊,网上的文章都这样写啊,所以这个关于 自律的定义就先入为主的被别人塞进了我们的脑子里。不管 对或错,反正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没错,我以前也是 这么认为的,但在读完《小学问》和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 由之路》之后,我对自律有了新的思考。自律这件事,我们 不仅要知道,更要看懂,理解,和明白背后的方法论。因 为,知道和看懂差了很多,看懂和理解又差了很多,理解和 行动之间又差了很多,所以你看,难怪很多人说“听过很多道 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这在古代叫做“知易行难”,所 以古人提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就算躬
行也需要一套清晰的方法论,希望此文能帮你从知道升级到 理解,从理解升级到行动。
01 想要自律,你连因果关系都弄错了? 自律这个概念自古就有,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
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律即严于律己。但是第
一个自律的人是不会说自己是自律的,而是其他人在评价这
个人的时候说出来的。自律这个词本来就是出现在行动之后
的一个形容词。人们通常认为像“自律”或“自控力”都是可以后 天培养的,就像跳绳,下棋,跑步一样,只要经过适当的步
骤和时间,就能锻炼出来并且内化于心。而你一旦掌握了这 种品质,就像是练成了绝世神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这个 逻辑看起来很励志。
但是,反过来想想就会发现,这恰恰是一种失败者的心态, 把”缺乏自律“当成借口,来解释我们所有的失败。而这种思 路,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回避真正的 问题所在。“自律就能成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那些 还没有养成自律习惯的人来说,想要变得自律,就不能把自 律当成原因,而是把它当成结果。我们只有先做了正确的事 情,才能有资格说自己是一个自律的人,先有坚持早起很多 天,先有坚持锻炼很多天,才能产生自律这个品质的结果, 而不是说我不能坚持一个好习惯是因为缺乏自律,这对我们 进一步改进自己没有任何好处。那我们该如何做正确的事来 拥有自律这个品质呢?
02 真正自律的人从不刻意追求自律这件事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随手在微信搜一搜上看了很多有关自 律的文章,发现大部分关于自律的文章都是停留在两个层 面,一个是what,也就是自律的人都非常的优秀,成功完成 人生的逆袭,走向人生巅峰,一个是why,为什么他们这么优 秀,就是因为自律啊,如果你也想改变人生,你也要逼自己 变得自律。但很少有文章提到你要如何变得自律,都是一些 要逼自己一把,要坚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却没有实际指导 意义的词语。看完这些文章后大部分人都发誓要奋发向上, 改变人生,因为我们都想做一个上进的人,都想拥有更好的 人生。但结果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 来的状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真正自律的人从不刻意 追求自律这件事,大部分想要变得自律的人都会被这种关于 自律的文章收割注意力,而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让我们再来看看关于自律的文章经常选用的一个例子:“日本 作家村上春树,他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写小说,二是跑 步。从1982年至今已经跑了三十多年,大大小小的马拉松也 参加了20多次。别人的一天有24个小时,他的一天只有23个 小时,另外一个小时去哪了?另外一个小时是雷打不动的跑 步时间。”多么自律的一个人啊,坚持跑步三十多年,怪不得 这么厉害,这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应。但实际情况是,村 上春树本人并不把自己评价为一个自律的人,在他的《当我 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一书中,他提到跑步是为了拥有健 康的身体从而能更好的写作,是写作给了他强大的动力去坚 持跑步这件事,而不是什么追求自律。所以,真正自律的人 从不会刻意追求自律这件事,而是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时间久了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自律。
03 如何才能长时间的做正确的事情呢?找到内在驱动力。
我们不必刻意追求自律这件事,因为自律只是他人的一个评 价而已。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更好的自己,要培养更好的习 惯,并坚持下去。坚持最需要的就是动力,而动力中最强大 的就是内在驱动力,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指出:内 在驱动力的本质是刚需。什么是刚需?吃饭,喝水,睡觉等 这些是我们的刚需,我们一直在坚持,甚至都不用坚持。那 不妨可以问问我们想要坚持的那个习惯是刚需吗?还是可有 可无的。
李笑来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在新东方教学多年的 老师,他一直困惑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从小 学甚至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中间十几年的时间用来学英语, 结果英语的听说读写还是很一般。他花了七年的时间思考这 个问题,终于想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用英语根本不是大部 分人的刚需,而通过考试才是他们的刚需。很多人觉得学英 语重要,是因为周围的人都这么认为。很多人打着要学好英 语的口号,立下无数个flag,可往往都是以放弃告终,他们也 许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比如没有环境,没有语言天赋,但 这些借口都没有直指本质,因为有大量同样没有环境,语言 天赋很一般的中国人学好了英语。其实,不论是英语,健 身,还是任何其他的技能,当它无法影响你的生活时,你都 不能感受到它的必要性。而当你真心喜欢做某件事,通过这 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处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是刚需。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从来不是痛苦,而是根本停不 下来的乐趣;对喜欢锻炼的人来说,健身从来不是煎熬,而 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天生条件弱,周围环境差其实都只是 借口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非做不可的理由, 让这个你想学习的技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刚需。所以
内在驱动力这件事情,只能自己解决,自己可以赋予要做的 事情巨大意义,然后不由自主地去做。而不是找一堆缺乏自 律或者不能坚持这些理由来安慰自己,因为这些对于改变没 有太多实际用处。
因此,对于自律,我们要明白的是自律只是结果,而不是原 因。真正自律的人从来不刻意追求自律这件事情,而只是把 正确的事情长期做下去了。要想长期的坚持一件事情,先问 问自己这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是否足够重大, 只要愿意花时间长时间的深入思考,就会得到一种被称作内 在驱动力的力量支持自己前进,而那时这件事情也就成为了 自己的刚需,自律的品质也会自然而然的获得。
查理芒格曾说:”要想拥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先让自 己配的上它。”
2019-02-02(23赞)
评论区:
星里浣 : 非常棒的文章,不过排版还可以优化一下,有些段落太长了,显得有点挤。 Joe : 谢谢宝贵建议,下次认真改正![愉快]
Yuan小蛋 : 超棒! Joe : 谢谢。[愉快]
柒. : 说的很好的内在驱动力,比如我学英语的目的是想出国考察沟通更方便,比如我健身就是为了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Joe : [强][强][强]
Jason : 不错。坚持去做
Joe : 加油!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