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191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都说成长的本质是认知升级,那究竟什么才是认知升级 呢?》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着聊着,他问了我一个问题 成长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 成长的本质就是认知升级啊 紧接着他又追问了我一个问题 那究竟什么才是认知升级呢?
话说当时我还真的被问住了,自己一直说认知升级,却从来 没想过什么才是认知升级
我今天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都说成长的本质是认知升级,那究竟什么才是认知升级呢? 在开始正题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从心法层面上,提高自己看待事物、
看待问题的层次?
当然是有的。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大家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
以前,傅盛有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认知升级。
他说,人要经历三次认知升级过程,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最终到不知道自己知道。
但我今天要讲的认知升级,不是这个范畴。 我指的,是心智和认知的全面升级 也可以说是推翻旧的认知,全面建立新的认知和心智。 这个说起来有点抽象,举个例子。 中学的时候,大家都上过政治课。
政治老师课上会讲:
哲学分成唯心和唯物,唯物主义又分为自然唯物主义、机械 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列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最符合真理的哲学。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执着的以为,哲学真的就是这样。
以至于经常寻思:
为什么从古希腊起,西方两三千年的思想,看起来就这么简 陋粗糙?直到马列主义的出现,才拯救了西方哲学?
直到后来读了《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被非常多哲学学者批判,说它太过于民哲,内容颇多
不严谨之处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异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之后,又继续啃了所罗门的《大问题》、
牛津通识读本(哲学部分),再到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这本书相当艰涩难懂,因为里面大量引用了哲学家的原文。 我从初中读到高中,花了三四年才勉勉强强把它翻了几遍。
从此,才知道,西方哲学并不像政治书里说的那样。随便翻 开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都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宝库。
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 不但重建了对整个哲学史的知识框架,而且从哲学家的思想
中,更是学到了许多思考、看待问题的方式。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全面的认知升级。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以前读书时,总是追求速度和数量。
读了很多书,做了许多笔记,但总觉得真正吃透的东西很有 限。
直到大二的某一天,突然醍醐灌顶: 我为什么要去追求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着眼于自己的框
架?
从此,我读书的方式产生了质变 以往一个暑假能读完几十本,而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读
完的书大大减少了,但涉猎的书变广了。大二、大三两年,
几乎翻完了学校图书馆一整个人文社科书库。
我再也不去追求记住了什么、读完了多少,而是让自己的知 识体系生长,延伸,层叠交叉,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 谱。
所以这几年,当知识管理和知识体系成为热词的时候,我有 点哑然失笑
这不就是我大学在做的事情嘛。 至今为止,我所有的文章,几乎都得益于阅读方式的升级。
它对我的助益,无法估量。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 人这一生中,要实现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认知升
级。
身处一个层次之中,你的思维、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就
会局限在这个层次里。无论提得多高,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层 次的束缚。
而认知升级,就是让你的思维,超出目前这个层次,接触到 更高的层级。
一旦完成这样的飞跃,你就会发现,以前那些熟悉的事物, 在你眼中,呈现出了全然不一样的角度。
你的思想将如同,打开一个闸门,涌动出无限新鲜而充满活 力的念头。
有一个理论,说,人体所有的细胞,平均每七年会全部更迭 一次,以此来清除旧细胞,产生新细胞。
这虽然是伪科学,但在思维层面,的确如此。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经历五年、十年,没有实现升级
和飞跃的话,他的思维,其实就已经进入了老年。
他的每一天,都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罢了。 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思想,其实是自己所接触过的一切信息的聚合。 你潜移默化接受到的一切信息,会构建起你的思维框架。 你的一切思考、分析和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个思维框架里
面。
简单的说
你学习到的一切,构成了你的大脑。
所以,如果想要让已经成型的思维框架,更加贴近真实,更 加高瞻远瞩,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它进行又一次的推 翻、打破、修复、重建。
这就是认知升级。 而两次认知升级之间的过程,同时是让自己的思维,接受磨
砺、否定和推翻的过程,我称之为自我迭代。
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本质。 知乎上有过一个问题,问:
什么是穷人思维? 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有什么根本的差距? 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视野。
出身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会牢牢地束缚住穷人的视野,让 他看不到远景,变得短视,耽于眼前的满足。
最简单的例子:学习。 许多家长看不到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
在家务农、打工
即使他们并非没有这个能力。
而即便是那些能够从农村中脱颖而出、到大城市完成学业的 孩子,大多数也会受到幼时信息缺失的影响,并且将相伴终 生。
这段话得到许多人的共鸣。 很多人留言道: 我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逃出来的
可悲的是,我是百里挑一的幸运儿,在我生长的环境里,不 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人,默默地被家庭和环境捆绑住,永远 也走不出乡村。
同样,许多位于社会底层的务工人员,都具备一个共同点: 缺少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 他们觉得眼下的生活虽然不够好,但也凑合。 他们难以想象更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更难以想象自己能
跟这样的生活联系起来。
如果他们攒下了一笔钱,要么用在享受性消费(比如吃一顿 好的,买个 iPhone)上,要么回到家乡,盖房子,给下一代 结婚
仅此而已。 这就是贫穷的恶性循环。
贫穷导致信息的缺失,信息的缺失导致走出困境的无能为 力,继而导致下一代的贫穷。
反反复复,生生灭灭。 如何才能跳出这个困局?
只有通过推翻和重建认知,进行自我迭代,将这个闭环冲出 一个缺口。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 往大里讲: 从出卖体力到出卖智力,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压榨自己的劳动力,到撬动资源,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工作就是出卖时间换钱,到工作就是跟团队一起创造价 值,是一次自我迭代;
从奋斗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到奋斗是为了让行业变得更 好,自己顺便挣钱,也是一次自我迭代。
往小里讲: 从我要做好每一件事到我要做好最重要的事,是一次自我迭
代;
从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到我要完成这个项目,是一次自我迭 代;
从我需要做什么,到我想要做什么,也是一次自我迭代。
一个生长在传统环境里的人,耳濡目染,就会很容易变得守 旧,闭塞,固执,处女情结,大男子主义。
这能说是他的错吗? 其实也不是,他也只是这种思维场中的,又一个牺牲品。 要想跳出来,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 就必须进行自我迭代,打破旧思想的桎梏,建立对这个世界
的全新认知。
但是,这种全新的认知,一定是正确的吗? 它有没有可能,只是历史发展的周期产物而已呢? 历史会不会开倒车?
为什么?
我们的审美,从装饰艺术,到功能主义,到极简主义,但有 没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又回到了装饰艺术?
我们已经知道,时尚只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重复的周期圈 子。
但这个圈子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这些,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迭代。
自我迭代无关对错,也无涉价值观
它的本质,是心智的解放 从不接受到接受,从没有可能到有可能 从无法想象到能够想象。 每一次的自我迭代,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它需要挫折,需要冲击,需要运气,需要经历迷茫、对自己
的否定,往往还需要经历许多次碰壁。
但每一次自我迭代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获得了脱胎换骨般 的成长。
那么,这时候就有朋友会问了 如何才能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 1. 建立习惯:反思,怀疑和推翻。 我在前面讲过:
每个人都有固有的思维框架,这个思维框架,构成了一个人 认知事物的方式、思维和信念。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框架受到质疑和挑战,第一反应是什么 呢?
是习惯性的自我防卫。
这种自我防卫,恰恰是自我迭代的大敌。
每一次遇到这种情景,也许都是一枚认知升级的种子,但可 惜都被你的防卫机制,扼杀于摇篮之中。
所以,如果你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碰壁了,或是觉得钻进 了牛角尖,不妨跳出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
有哪些观念是我认为不言自明和绝对正确的? 如果不考虑这些观念,会怎么样? 如果站在这些观念的反面去考虑,会怎么样? 建立这样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错误观念的影响,将
新的信息吸纳进来,完成对思维框架的再造和重建。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 一颗能够容纳两种全然不同观点的内心,才是真正强大的内
心。
你必须时刻让你的内心,受到两种矛盾观念的冲击、磨砺和 抵牾,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检讨自己。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智的成长。
2. 广泛涉猎:接触多学科,了解它们的底层原理 我最喜欢的查理·芒格老爷子说过:
他的智慧,来源于他的思想格栅。
什么是思想格栅? 格栅,就是栅栏。 栅栏是这样的形状:
许多条竖的木板和横木板相互交叉,划出一块块的格子。在 这里面,每一块竖的木板,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领域
而每一条横木板,就是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它串联起了两 个不同的领域。
建立这样的思维,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你会发现,这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之间,其实都有着一些共性 这些共性,就是最基本的底层原理。 很多时候,你无需去了解一个领域的细节,只需要,掌握这
些基本原理,你就能掌握它的脉络,从而从更高的层面去看
待这些领域。
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 体,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通道。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将不再局限于一两条固定路径 而是得以用多元化、多路径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从而找到
更好的、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法。
3. 建立联系: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
大家仔细想一想 什么样的时刻,你会感受到认知升级? 我个人的体验是: 某个时刻,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记忆里,大量零碎的片段、想法、知识点,突然间福至心 灵,被一根根无形的线索联系到一起,组成了一张全新的、 庞大的网络。
这个网络是自洽的,完善的,你会感到,以前所有的疑难和 困惑,随着这张网络的建立,全部烟消云散。
这就是认知升级。 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
万事万物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共通之处。我们要做 的,就是找到这个联系。
如果你思考和学习事物,是以点的形式,那只能说明,你还 没有找到最本质的那条线,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
就像《倚天屠龙记》里面,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得意 而忘形
所有的招式,所有孤立的点,都是形式,真正的本质,永远 是点之间的联系。
2019-07-28(27赞)
评论区:
闪电焦 : 怎么这么玄乎呢
酉月十一 : 每一次认知升级都是突破环境的壁垒; 每一次知识成长都是对内心的历练。 文章对于认知升级的解释写的足够
全面,看完以后,我点燃了一支烟,久久不能释怀。
张金丽 : 认知升级有点类似于从量变到质变,就是你刚开始的前期积累可能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作用,然后突然有那么一
天,你醍醐灌顶了。恍然大悟似的悟出来了某些人生真理,某些做事的技巧。昨天丹儿推荐我看樊登讲的两本书,就有这
种感觉。
link : 其实不难理解的
link : 很高兴文章能帮到你
link : [强][强][强]
樱花七日 : 写的很深刻,认知升级确实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不知到知,再到无知。
link : [抱拳][抱拳][抱拳]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