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论看写作,接

【从辩论看写作,接地气很重要】

重温了一下【奇葩说5】,发现有一期的辩论赛很有意思,让 我联想到了一个和写作有关的点——接地气,和大家分享一 下。

这一期比赛的阵容分为,正方:傅首尔、颜如晶、沈玉琳,反 方:杨奇函、庞颖、熊浩,不知道是不是节目组有意为之,两 方阵容从学历上划分得旗帜鲜明,对比于反方的清华,耶 鲁,哈佛,正方可以说是学历平平。

如果不论在奇葩说上的辩论经验,我们大概会觉得反方的胜 算很大,都是名校生,还有专业的辩手。

结果出人意料,看过这场节目的应该都知道,是正方赢了, 名校生阵容几乎招架不住正方的“邪门歪道”。

但真正让他们输的不是论点不好,也不是表达不好,而是太 不接地气了。

他们一直在试图用各种充满逻辑的论点去折服观众,从逻辑 上看没毛病,但人是情感化的生物,大家都喜欢听打动人的 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不喜欢听。 高晓松评价这场比赛是“抒情战胜了逻辑”。

我们在写作中也是一样,纵观那些10w+的文章,多数是 以“情”动人,千万级大号“十点读书”几乎篇篇10w+,他的文 章风格也是以情感文为主,篇篇煽情。

咪蒙的文章许多都是刷屏级的,她的文章有一个很突出的特 点,文笔犀利,金句频出,而且这些金句,句句直击我们心 中的痛点,痛点从哪来?从生活来,那些切近生活,切近我 们每个人的文字才是我们愿意看,喜欢读的。

所以,一篇文章想要打动更多的人,接地气很重要。 1、论述要接地气 怎么样的论述才算接地气呢?举个颜如晶的例子,她最擅长

的是把一个高深的道理用朴实的话说出来,让每个人都能听

得懂。

“如果我是一道菜,就不要主动请别人吃。我会把自己炒的特 别香,让别人觉得你很香的时候,主动来吃你,如果你够香 够吸引人,别人会主动来吃你,还有因为你很香,所以他要 珍惜你。”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会慢慢地 变,连续剧你不看可以补,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一到二 十岁你不看的话,你就永远看不了了。”

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不是本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才是牛 逼。

我们写文章最基本的目的是让更多人能看得懂,对吧?要不 然为什么不用文言文写呢。其次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同身

受,如果读者能在文章里找到共鸣的情绪,那么这篇文章的 目的就达到了。否则你把一篇文章写得再华丽,再美轮美 奂,读者看完后一脸懵,那也无济于事呀。

举一个反面例子,开头说的这期辩论赛里反方的熊浩在论述 的时候,观点很优雅,文字很优美,但是现场的观众表示, 听不懂,就比如下面这句话。

“我们都好像一个小小的飞船,当有一天要离开地球的时候, 你要做的不是一直去抚摸出厂时的那道伤痕,而是勇敢地去 拥抱灿烂的宇宙。”

文字优雅不是错,但是在优雅的同时失去了“易懂”,那么你 就失去了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2、金句要接地气 金句就好比文章里的点睛之笔,一篇没有金句的文章就好像

缺了点灵气。

奇葩说里的傅首尔被称作“灵魂段子手”,她的风格就是“处处 可讲段子”,她的段子密集到什么程度呢?每说两三句话,就 会有一个道理是以段子的形式说出来的,这个段子就是我们 俗称的金句。

“谣言止于智者,但不止于智障。” “不要看破红尘,因为红尘本来就是破的。” “强扭的瓜虽然不甜,但总比渴死了好!” 看这三句金句,发现有一个规律,前半句是我们经常能听到

的俗语,后半句是充满生活化的语句,但最打动我们的就是 那后半句,这样的搭配让我们觉得忍俊不禁的同时还感觉 到“有道理”。

一句打动人的金句应该是,从生活来,到生活去。生活里处 处都是素材,把这些素材锻造成金句是一种我们需要不断学 习的能力。

能把生活写成诗很美,但把诗写进生活里更美。

2019-07-10(16赞)

评论区:

link :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

无尾 : 谢谢哈[愉快]

bob : 优秀,简单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