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13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多元思维模型NO.10--心流模型》 罗胖在2018年主题为“小趋势”的跨年演讲中,在扎心第1问“我

能看到事实吗?”中,提到了他们做得到大学的课程,同样是

在做多元思维模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

一位特种兵会分享,怎么建立集体心流,打造一个有战斗力 的组织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会有个疑问,什么是心流? 为什么集体心流会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

这次我们就来看看为特种兵赋能的心流模型 一.心流模型的定义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

他一直在研究一个人们比较关心的课题:人什么时候最幸

福?在研究过程中,米哈里曾经访谈调查了很多普通人以及

专业高手,比如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和外科

医生等等。

结果他发现,有些人在他们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中,有时会感 受到一种“忘我”的幸福愉悦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其实很多人

曾经都经历过,只不过并没有留意。米哈里把这种状态命名 为心流(Flow)。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又有挑战的 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又能接得住这个挑战时,你就可能会 进入这种状态。处在这个状态中会有几个特征:做事时会忘 记自我,也忘记时间的流逝;有强烈的愉悦感,你觉得自己 的每个动作和想法都如同行云流水一样,是朝着目标不断前 进的。

心流对很多人来说并不会经常出现,但它很有价值。如果我 们能控制这样的体验,我们就能提高做事情的效率,获得更 好的成果,以及让工作过程的体验更好。通过研究心流课 题,米哈里也是希望能了解人们怎样才会有强烈的幸福感; 为什么在工作中有些人做自己的事情会感到十分开心,而其 他人则会感觉枯燥;人们怎样才能静下心来专注地去做事情 不被外界所打扰等等。

研究之后,米哈里把他的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心流——最优 体验心理学》。除了总结出心流状态的特征之外,米哈里也 认为,进入心流状态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如果你准备 好了这样的条件,你就有可能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二.心流模型的详细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访问了上千人,问有什么事情能让他们

进入心流状态。根据这些人的回复,米哈里总结出了5个共同 点,创建“心流模型”,这5点分别是:

1、专注 “心流模型”的第一点、同时也是其本质,就是要求我们要做

到专注。

比如,你现在正在看一本书,翻了几页后,又忍不住拿起手 机刷朋友圈。这个时候的你,是很难进入阅读的心流状态 的,因为不专注。

所以,你要想进入看书的心流状态,就必须避免在一个时间 段内又看书、又刷手机。

你可以这样做,在一个番茄钟(25分钟)内,关掉手机的网 络、然后远离手机(把手机放在一个你坐着读书时、看不到 的地方),这样你能进入心流状态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了。

2、自己忠于内心的选择 “心流模型”成立的第二点,做的这件事情是你忠于自己内心

的选择,而不是被逼着去做的。

因为如果这件事情你是被迫去做的,会觉得憋屈、产生逆反 心理,潜意识里并不想去做,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又如何 能进入心流状态呢?

所以,只有当你做的这件事情,是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愿 意积极主动去做并很享受这个过程时,这才会更容易进入心 流状态。

打个比方像我自己,是发自内心热爱打羽毛球,所以在打羽 毛球的时候很容易就进入心流模式。而有时候被迫去打网球 或者踢足球时,就玩得特别憋屈。其实,我在网球和足球方 面也不算差,但因为不是自己主动想去做的,所以始终进入 不了像打羽毛球那种心流的状态。

可见,要想进入心流状态,必须是你忠于内心做出的选择。

3、挑战性刚刚好 “心流模型”的第三点是,挑战性刚刚好。因为如果挑战性太

强、不能完成任务,这会让你很有挫败感、甚至会放弃,而

如果没有什么挑战性、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任务,这会

让你觉得没意思、没有成就感,所以挑战性的设置要刚刚

好。

比如,你是一个业务员,去年完成了销售业绩100万的任务, 相对比较合理的是今年订立一个150万到200万的目标,这会 让你时时刻刻都有超越去年的动力、相对比较容易进入一个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心流状态。

如果你给自己定的是今年销售业绩目标1000万,如果到时候 不能完成、或者到了现在离1000万差距太大,这会让你严重 受挫、甚至会从此一蹶不振。而如果你在心里定的今年的销 售业绩目标才50万,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自己也会觉得没有 挑战性、太无趣了。这两种情况,是很难进入心流状态的。

所以,若想进入心流,挑战性必须刚刚好。 4、具有明确的达成目标指向 “心流模型”的第四点是,要有明确的达成目标指向。 因为如果没有明确的达成目标的指向,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

候,其实内心是很迷茫和混乱的,不知道具体要做出怎样的

一个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是进入不了心流模式的。

我之前在新媒体平台写作的时候,过程中是很纠结和迷乱

的,因为不知道要写出怎样一个效果

后来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些达成目标的指向,比如一篇文章的 阅读量要有1万、点赞量:50、转发量:100、收藏量:100、评 论量:10。

当我有了这些要达成的目标作为指向,写作的时候就会变得 更有动力、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并写得更好了。

所以,要想进入心流状态,明确的达成目标的指向是必不可 少的。

5、即时反馈 “心流模型”的第五点是,要能即时反馈。

很多人之所以在游戏中进入心流状态,就是因为得到了即时 反馈。你每玩完一盘游戏,系统都会给你反馈,让你知道自 己是赢了还是输了、升级还是降级,这会成为你一直玩这个 游戏的重大动力。

其实我们也可以将游戏中的心流模式转移到工作和学习中。 相信你一定参加过一些学习的打卡活动、但很多时候都没办

法坚持到最后,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达成目标的指向 像我现在每天都在某个社群打卡,每次打卡的时候,我都会

进入一个心流模式,因为有即时反馈:每打完一个卡,都会

增加2个积分

另外,你还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总积分排名以及在各个打卡 领域的排名。像我现在在认知领域排名第2、在“做笔记”领域 排名第3、总积分排名第20,这些能得到即时反馈的打卡,对 我来说感觉实在是太棒了,所以每次打卡就会很容易进入心 流状态。

可见有即时反馈,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 三.心流模型的场景应用 1心流模型在新媒体写作上的场景应用 其实,我们从对“心流”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明显条

件是做事的目标和自己的能力要匹配,也就是说目标和挑战

的难度在自己能力之上一点点,不能超出太多。

如果能力和挑战难度不匹配,则会出现其他几种不同的情 绪。

当自己能力低而挑战难度很高时,人就会有担心或者焦虑的 感觉。当挑战容易,自己能力绰绰有余时,就会觉得轻松然 后是无趣。而当挑战难度低、个人能力也不足的时候,人就 会对事情无动于衷,趋于淡漠。最后,只有当挑战适中、能 力也适中时,我们投入心力、获得反馈、达成目标的过程才 会获得心流。

除了把握目标和自己能力的匹配程度之外,米哈里在书中还 提出了五个获得心流的基本步骤:

第一,确立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的

第二,找出以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第三,把注意力集中在做的事情上 第四,随机应变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技巧 第五,在活动变得让人厌倦的时候,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拿新媒体写作这件事来说,它是一种中等复杂的创造活动, 但仍然能发展成一种伴随心流状态的活动。

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目标,比如题材的选 择、主题的方向、行文的风格。路线确定以后,还可以选择 在哪里停顿,注意哪些特定的段落。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则 可能与个人风格有关,比如要求自己用更轻松有效的方法说 明道理,或者用比较少的语句得到比较大的转发效果。你要 在大目标下制定一些小目标,要不同于平时无意识的习惯状 态,同时又刚好有一点难度。接下来能连起来像打怪升级一 样一个个去攻克。

在写作过程当中,评估进度的方法可以是写完整篇有多快的 速度或者多轻松,过程中描写了多少有趣的景物,想到了哪 些新观念或者有新的情绪。这就相当于做一个“记分牌”,在 过程中你能实时感受到自己的“得分进展”。

活动的挑战一定程度上能帮我们全神贯注,不过,你也要自 己有意愿去集中注意力接受挑战。

了解了心流的基本原理和进入步骤,你可以尝试自己去设计

一下,把一件普通的甚至枯燥的事情做出乐趣来。但其实, 乐趣不在于“做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做”。“怎么做”如果融 入了获得心流的方法,那就会有很大的乐趣。

2.在团队中构建集体心流 集体心流,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团队都聚焦在同一件事、同一

个项目上,每个人都全神贯注,默契得像共享同一个大脑。

不同成员之间的脑电波产生同频的时侯,就能秒懂对方所有

的信息。

集体心流,也是我们构建团队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么,这种集体心流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需要特别注意倾听彼此,记

得所有的细节,尊重所有别人给出的假设。当大家都这样做

的时候,集体心流就开始成形了。

当然这个集体心流的目标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想 法,而是要把团队成员的想法都连接在一起。

当这种连接发生的时候,所有人不需要语言交流,都知道现 在在什么状态,缺什么东西,以及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是什 么。

当整个团队心流形成的时候,大家会有一个强烈的整体感, 所有的情感都被连接起来了,所有的要求也都彼此清楚,这 个心流要求所有的人服务于团队的要求。

当出现集体心流的时候是相当震撼的,因为团队成员的表现

就像事先排练好的一样默契,而且整个团队也能意识到有些 不平凡的事情正发生,从而变得兴奋起来。

如果你恰好在这样的一个团队当中,你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 被接纳的感觉,因为你们所有人是同一个心,一个团队,ー 个整体的方块在行动。

这样的状态,在舞台、球赛这类需要快速反应的团队里非常 的重要。因为它一方面会让队友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另外一方面又能够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快速地补位和互助。

当这样的集体心流出现在一个企业团队的时候,那就太厉害 了,因为这是一支可以打硬仗的团队。所以就连美国最好的 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平时也会花非常多的时间来训练集体 心流。

那么集体心流到底怎么样训练呢? 这里有三种训练原则 第一,你们要注意随时倾听 第二,你们要随时切换身份 第三,你们需要随时照料你的队友

(1)随时倾听 我们先讲第一个,倾听。

倾听就是你要全神贯注地去关注当下,去倾听和观察。集体 心流要做到的第一点,是所有人密切关注和倾听场上所有发 生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同频和同步。

在海豹突击队的关键训练中,有一项就是听清命令。他们有 一种训练是,在队员们因为过度训练、缺乏睡眠而昏昏沉沉 的时侯,教官会故意遗漏某个命令的一项指令,用来测试哪 些学员在真正聆听。

(2)随时切换身份 们刚刚说了集体心流的第一个训练原则是叫倾听,现在我们

来讲集体心流的第二个训练原则,叫身份切换。

这个身份指的是,你要在领导者和追随者两者的身份之间进 行不断地切换。

在这种原则之下,团队成员之间不分等级。但在一种每一秒 都能翻天覆地的商业环境中,团队成员并没有时间去猜测。 一旦有人走上前去成为新的领导者,后面的人就会立即自动 跟上去。这是整个团队取胜的唯一方式。

(3)随时照料你的队友 讲完了倾听和身份切换,我们来讲集体心流

的第三种训练原则,叫做照料你的队友。

人的本性都是先照顾自己,但是这项原则可以训练你改变这 种本能,让你学习照顾别人、照顾队友。当然反过来,你的

队友也会以同样的原则来照顾你。

它其实是在训练我们克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你和你的队友 永远在保护对方的时侯,你们的团队就会始终处在一种非常 正向的氛围当中。

高手和普通人相比,往往胜在“心流”。因为高手能建立起像 上面提到的“心流模型”,让自己的工作、学习更加高效,产 生更佳的成果;而普通人虽然也很想进入心流状态,却苦于 没有方法。

幸好我们有心理学家米哈里,他提出的“心流模型”,可以帮 助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找到进入心流的方法。当你做一件事情 时,能做到专注、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有明确的达成目标 指向,并且这件事情的挑战性刚刚好、能给予你即时反馈 时,你一定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2019-01-17(21赞)

朱小峰 : Day67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