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142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在星球不间断更新140天,提炼出关于写作的这10点核心 方法论(下)》
六.怎样进行模块化写作? 在谈这个之前,我们先看看星巴克的难题 20世纪90年代初,星巴克在北美已经流行起来,当时公司遇
到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一方面需要快速扩张新的店面,占领新的地区和城市 另一方面,开新店需要的装修工作费时费力,怎样才能解决
同时快速开多店的装修问题呢?
如果所有的门店,都按照一种风格一种式样去做室内设计, 那么当然可以把时间和成本,降到最低,因为所有的材料通 过大批量定制或采购就可以了。
但是千篇一律的店内环境,会不会让顾客感到厌倦呢? 如果顾客对星巴克这个品牌出现审美疲劳,那也是一个很大
的风险。
于是,星巴克就从迪士尼请来了一位资深的设计师莱特·马
西,这位曾经的迪士尼门店设计总监,在揽下任务以后组建 了一个多元化的团队
他们在一起奋战了十多个月,迭代了无数套方案,最后提出 了一个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设计了四套色系和三套家具样式。四套色系 其实是按咖啡的诞生历程设计的四个主题
其中咖啡的种植阶段用绿色系表示,咖啡的烘焙阶段用火红
+咖啡棕色系表示,咖啡调制阶段用流青+咖啡棕色系表
示,品味咖啡的阶段用淡黄+绿色系表示。
每一家星巴克门店都可以选用一个主题色系以及一种家具样 式
那也就意味着,它可以在4×3=12种装饰风格中进行挑选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有可能看到12种不同风格的星巴克门
店,于是就不会把这个品牌跟单调或者古板联系起来了,而
是会觉得时尚和富有活力。
同时这套设计方案也让装修工序变得简单,因为装修所需的 部件都采用模块化方式生产,每个风格之下都由特定的模块 组成,这些部件都放在中央仓库里。
哪个地方选择了什么风格,那么就只要像点菜下单一样,选 出某一套模块运到店里即可,然后马上就可以进行快速组 装。
当莱特·马西代表设计团队,把方案呈现给一向苛刻挑剔的霍 华德·舒尔茨
舒尔茨当即拍板采纳了,这个方案:“赶快去做!”他迫不及 待地命令,手下人去实施这个方案。
果不其然,这个方案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新建一家门店的工期从24周缩短到了8周,费用从35万美元缩
减到29万美元。
1995—2000年这五六年间,就为星巴克节省了1亿美元的装修 成本
星巴克的写作方案,我们一样可以,应用到写作上 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用模块的方式去写作,而
不是,去用逐字逐行的方式去写作,并且在写作中尝试寻找
自己的高频模块
什么是高频模块呢?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世界顶级厨师、西班牙人费朗·亚德里亚就非常注重“酱汁”的 制作。他主理的斗牛士餐厅曾屡次被评为“世界第一餐厅”。
他所写的《厨神的家常菜》一书就开宗明义,强调了酱汁在 经营餐馆中的重要性:
“在家烹调和职业厨师烹调的不同,就在于餐馆事先准备的程 度。
厨师会事先准备大量的基本高汤、酱汁和装饰用蔬菜,以便
在料理员工餐和餐馆菜肴时更省时省事。”
在《厨神的家常菜》一书中,我们看到亚德里亚做的高汤和 酱汁种类并不算多,每种汤酱的用料也不复杂
但却能做到“一酱多用”,一种酱汁可以用到多种不同的菜肴 制作中
在亚德里亚的自制汤酱中,几乎每一种都可以有多种用途, 可以用在做这个菜,也能用在做那个菜,所以它们都是“可复 用”的组合单元。
你可以想想看,酱汁本质上是什么呢? 其实绝大多数菜品(除了烤物和炸物之外)在烹饪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汤汁,汤汁是构造味道体验的关键。
但是如果每一道菜的汤汁都要单独重新制作,太费时费力, 所以可以把常用的那些汤汁单独分离出来,做成“酱汁”预成 品。
而在这些预制的酱汁中,有些酱汁比如“加泰罗尼亚风味酱 汁”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其他酱汁,会在不同的菜肴中反复 出现,它们就成了亚德里亚“味觉宇宙”中的“高频模块”。
在建筑业中也有同样的事例 日本建筑学者越后岛研一系统研究了20世纪首屈一指的建筑
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
然后归纳出了柯布西耶建筑的九个原型,这些原型其实就是 柯布西耶风格中的高频模块。
在这九个原型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原型叫“唐金型”
它的形式是,一个似乎空悬于地面的箱体建筑加一个外置的 楼梯,组合而成,因首次出现在1924年建成的唐金住宅而得 名。
在柯布西耶的作品中,唐金型是一种典型的高频模块,它由 两个造型元素“空中长方体”和“外置楼梯”有机组合而成
前者是建筑主体,后者是建筑配角,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了1
+1>2的效果。
自从勒·柯布西耶创造了这一建筑样式以后,追随模仿者众 多,现在在国内你也能时不时见到类似的设计,这都要归功 于勒·柯布西耶的天才创意。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领域,凡是能做到出类拔萃的大家,无不 是看过了本领域大量的东西。这个量的积累是省不掉的。
当阅历达到一定量级以后,有些人自然而然就摸索出了关键 模块。当然这个过程不一定是有意为之的,也可能是一种直 觉反应,或者潜意识层面的操作。
在我刚才举的例子中,不论是美食界的亚德里亚,还是建筑 界的勒·柯布西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都 能找到有价值的高频模块。
但是,高频模块不是大师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 频模块
比如你的口头禅,就是你个人语言中的高频模块,你经常阅
读的公众号就是你获得信息的高频模块,你每天花时间最多 去做的事情就是你日常行为中的高频模块
在写作中也是,你需要找到你的高频模块,持续的为写作赋 能
七.写作中金句有什么魅力? 我读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收集名人名言。随着年岁渐长,
对名人名言的兴趣就减弱了。
因为我发现,名人名言实在是太多,根本搜罗不完,而且名 人跟名人之间往往会出现相矛盾的观点,到底听谁的呢,这 就说不好了。
但是如果用另一种角度去分析,你会发现,那些传颂很久的 金句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传播力,不仅仅因其表达的内涵让人思 考,也是因为它的内部结构具有某种谜之独特性。
例如下面这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
《双城记》
这句话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经常被引用。 这句话之所以那么有魅力,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通常的思维
结构。
这句话的结构是这样的:
这是A,同时也是~A。 (在这里,~A表示跟A完全相反的 情况)
其实不仅这句话如此,而且接下来的一整段话都遵从这个结 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一件东西不可能兼具截然相反的两种 属性
比如我们不能说“这杯水既是冰的也是热的”,或者说“他考上 了大学,也没有考上大学”。
而狄更斯的话呢,则提供了一种新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意义被以一种新的方式组织了起来。 或者说,这个结构就像一个联结件一样,创造了一种新的意
义联结方式。
我们完全可以在保留这个结构的同时,把原句中的某几个词 替换掉,然后新的句子仍然是成立
延展开来说,金句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的内在结构 具有的这种反常规的冲击力。
如果我们能发现并且利用这种结构,甚至能批量制造自己的 金句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
大家看下面这句话: 没有通向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路。
——一行禅师
多读几遍,你会觉得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 按照我浅陋的理解,一行禅师似乎在说, 幸福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结果,而是我们要践行的一个
过程。
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幸福。 理解了这句话,似乎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觉得不幸
福。
因为我们把幸福当成了一个高不可及的目标,我们总是求 它,却求不到,那么当然就觉得不幸福。
但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现在走的路,我们的追求本身就是
幸福,那么就可以释然了。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我们本就在 幸福之中,真好
理解了内涵之后,我们再来分析这句话的结构层次。这句话 的结构似乎是这样的:
不是A --> B,而是B = A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结构,因而当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时, 可能会觉得很震撼。
从金句的结构层次出发,去撰写新的金句,并不是只要套用 结构就可以了,我们还要注意当你的新词用在这个结构里以 后,所表达的整个句意是不是合情合理,最好还要有启发意 义。
这需要你的思考和斟酌,不是随随便便套用一下就行。如果 套用出的句子莫名其妙、言不及义,那么就违背了交流和表 达的初心,沦为了纯粹的文字游戏。
八.写作中,为什么要做好排版? 这里之所以把排版单独拿出来,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独特的见
解,也不是因为它在写作中有多大的比重
而是因为这样一个很容易,为文章增光添彩的 并且只要注意一下,就能做的很好的部分,大家居然选择性 的无视了
这里,我只想强调一下,排版的重要性
当你进入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呢?
不是内容,也不是金句,而是文章的排版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陌生人,他诗书满腹,谈吐不凡,但是你第一眼看到他
的时候,发现他蓬头垢面,臭气熏天,你还想和他交往吗?
同样道理,排版不是已经很难的事,写作需要长时间的打磨 练习,排版只要你一用心就能看到效果
九.写作的最后,怎样修改出一篇好文章? 绝大多数的写作者,不会把自己的第一遍稿子拿出来发表。 他们会反反复复地修改。 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是一本讨论写作非常好的书,他
说,写作就是非常艰难的,而写作者最好的武器就是修改。
一遍遍地修改,删除废话,增加吸引人的素材,并且从第一 句话开始就想法子把读者紧紧勾住。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希望自己一开始就做得完 美,初稿一定是糟糕
但是在修改的过程中,如果你愿意严肃地甚至严苛地对待自 己的作品的话,那一定能越改越好。
在这个方面做得最“绝”的可能要数果戈理了。
他说写作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想到的一切都不假思索地写下 来”,写得差没关系,然后呢
过一段时间拿出来,修改,然后重复这样的过程 如此改改停停,果戈理会重复几遍呢?八遍。 果戈理觉得,改八遍差不多是可以让自己满意的。 当然也会出现,无论怎么改都不满意的情况,这时果戈理会
选择,一把火把稿纸烧掉。
果戈理特别值得效仿之处,是他在审视自己作品时所运用 的“技术”。
“八遍修改”中一个关键操作是:每次修改之前都要把稿子打 入冷宫一两个月。
这可称为“冷处理”或者“陌生化”。 时隔这么久再拿出自己的作品时,一定会有一种陌生感,原
本熟热的词句冷却了,原来得意的表达变得扭
这个时候就容易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去评估。 还有一种让自己变成旁观者的办法,是变换观看的场景。 把电脑里的文字打印出来看,往往能挑改出更多的毛病。更
厉害的是,把纸贴在墙上。
十.怎样在长期写作中完善自我?
在开始之前,我们看看书法的方法论
学书法最常见的方法是下面四种:
1.读帖。读帖就是对书法字帖多加揣摩,仔细观察、分析,但 是自己并不动笔。
2.影摹。影摹是把半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映出字影 习字者照着影子一五一十地摹写。 这样一边写的时候,一边能揣摩字的笔法、结构,比单纯地
看字印象更为深刻,所洞见的细节也更多。
3.对临。对临是把字帖放在面前,同时另拿纸出来,边看边写 这种临写跟影摹相比,自由度更大一些,但也是一边观察一
边书写的方式。
4.背临。背临指的是观察一遍字帖后,把字帖合上,以“默 写”的方式把原字写出。
观察和书写分隔开来,“背靠背”,对学习者来说就有更大的 挑战。
这四种方法,难度依次递增,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 则,也应该逐次使用。
先学会读帖,掌握欣赏书法的要领,能体会到妙处 然后影摹,亦步亦趋地练习书写。
影摹到一定程度后再尝试对临,然后才是背临。
但是很多书法初学者,不知道这一道理,一开始就对临,以 为只有对临这一种方法,可是临来临去,跟范本相距甚远, 便没有了信心,放弃了书法学习。
在这四种方法中,单用读帖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是光看 不写,肯定写不好,不存在这样的天才。
而背临法,需要一定的基础,应该是“吸收”得已经差不多了 范帖的妙处,都已经领会在心了,胸有成竹了才去写,效果
才会好,这是“更上一层楼”的训练方法。
处于中间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影摹和对临两种方法。影摹强 在吸收范帖的精华,对临旨在帮助写字者逐渐摆脱拐杖,培 养构造能力。
我们的写作,其实和书法是想通的,书法的方法论同样可以 作用于我们的写作之中
以上就我提炼的关于写作的十个核心方法论,希望能给大家 带来帮助
2019-06-07(28赞)
评论区:
link : 这一篇,从昨天晚上开始写,一直到晚上才写完,原稿有3万字,一直改到1w,这一次是写作以来最久的长征,好久
没有这种极限成长的感觉了,上一次这么拼还在高三。今天是高考,也是端午,今天文章就当是端午节的献礼吧,在这里
祝大家端午快乐,有参加高考的祝金榜题名
咖啡味道严冰 : 先点赞,我再细细品味!十分好,星巴克咖啡店的装修风格每一个我都很喜欢,大气!有一个美国人写了
他去过全世界2000多家店的一本书!关于厨师酱汁,大卫芬奇的主厨的餐桌系列节目中也详述了诸多大厨的人生经历与人
生哲学!比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诺玛餐厅也号称全世界最好的餐厅!其实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几乎极致,如同好文章一
样,是改出来的![强][强]
link : 嗯,感谢鼓励和打赏,加油↖(^ω^)↗
link : 这里跟大家说一下,今天的内容由于星球的限制,只能拆成2篇发出来,先看完整版的请先移步上篇,谢谢大家的支持
咖啡味道严冰 : 谢谢你的好文分享让我有收获!
橙橙 : 你的长文一直是我望尘莫及的[强][强][强]
link : 加油↖(^ω^)↗尝试突破自己你也可以
安然 : 你觉得烹饪的例子一下子让我想到了为什么上班工作,感觉时间可以规划,而在家带娃做家务事情多到没完没了
呢?因为职责划分和提前准备。真的是万事相通,每件事要做好都要先下功夫“读帖”规划才行。
link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