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178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学会这种方法,摆脱焦虑的困扰不是梦】 这几天,我在星球看大家的分享,发现一个问题。出现的频

次,特别高

这个问题,就是焦虑问题 不少朋友由于自身的原因,产生非常巨大的焦虑感 严重的,甚至整夜睡不好觉,已经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产生了

极其恶劣的影响

我觉得,今天有必要和大家谈谈,焦虑的这个非常有共性的 问题

相信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这种问题 工作上的看市场、谈合作,或是在家里处理事务的时候 你看着那边,迟缓乃至停滞的进度,大家磨合期的不适应,

时常会有点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强烈的时候,会致使脑子里一遍遍地过着计 划、思路,思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如何推动团队

我想,这种感觉,你应该也遇到过:

疲惫、忙碌,感觉脑子里装满了东西,感觉事情一直不如意 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失眠。 所以,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聊一聊: 有哪些方法,能帮你克服焦虑和压力,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

态。

也希望能帮大家,在繁忙的事务里,得到更多抽身出来的机 会。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的评论,提到过: 不要敌视焦虑,焦虑其实是我们的朋友。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从焦虑的根源,开始聊起。 你可能会发现:你没法主宰你的大脑。

很多时候,它会不受你的控制,持续聚焦、关注着一些负面 的问题。

比如: 手头上还没完成的任务; 拖延了好几天的方案、材料;

尚未到来的一项艰巨的工作;

下星期身心俱疲的出差安排; 你再三告诉大脑不要去想,结果毫无作用 大脑会不断的,一遍又一遍地反刍着,这些东西 并且持续给你发送,还有这些问题需要处理的信号。 这些信号堆积在一起,就会不断挤压,你的认知资源 让你疲于应对、目不暇接,产生疲惫感、压力感、焦虑感。 这其实不是大脑的错 心理学家认为,大脑天生,就会对三种东西特别敏感: 恐惧,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合称 FUD 因素

(Fear,uncertainty,doubt)。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 FUD 因素,在漫长的进化里,是对我们产生最大威胁的 东西。

恐惧,往往意味着直接的危险(比如猛兽、陷阱),会直接 危及生命;

不确定性,往往意味着,大量的资源耗用,会挤压个体思考 和处理其他问题的能力;

自我怀疑,意味着,对存在感和自尊的动摇,这会影响个体 在群体中的地位。

从而,大脑早已学会了对它们保持警惕: 一旦这些因素占据的水平过高,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你发送警

报,提醒你:

FUD 因素,已超过警戒线,需要赶紧去,采取措施啦! 所以,焦虑是什么? 它本质上,是一个警报、一个信号,提醒你: 生活中,有些东西已经超出了掌控,必须赶紧采取行动。 问题是什么呢?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早已不需要,这样的预警体系 我们自己完全可以知觉到,不需要大脑来提醒我们。 但大脑的进化太短,它还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没办法改

变,对 FUD 因素的预警水平。

这就导致了 明明是提醒你,去应对问题的警报,反过来成为了,我们压

力的助燃剂,不断地增加着,我们的压力。

并且这个警报还没法关掉。它会持续到问题被解决了为止。

所以,大家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对压力和焦虑,不要无视,也不要逃避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是接纳它们,跟它们和解,去驯化它们,让压力和焦虑成为

你解决问题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妨试试用,转换视点的方法 帮助大脑把注意力,从造成困扰的问题移开,让自己有更多

的空隙和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是我的实际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你。

1. 人称视点转换 在这些转换视点的方法中,我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是人

称转换。

这时候有朋友会问了,什么意思呢? 我在前面说过:

焦虑的来源,是大脑对于问题本身的过度关注和聚焦。

而这种聚焦,会把你的思维局限在问题的框架内,让你难以 跳出来,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反过来,这种局限,又会进一步让你感到,无路可走,给你

造成压力,不断强化和加重焦虑感。

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稀缺】中也提到过相似的原理: 当我们急需找到方向时,我们实际上就陷入了一个框架。 这个框架本身,会大大束缚我们的视野,把我们的思路变得

狭窄,从而更难找到出路。

这时,你不妨试试,人称转换的方式,帮助大脑跳出问题的 框架。

具体而言,它需要你采取三种视点,来分析眼前遇到的问 题。

第一.自我视点 你可以打开一本笔记本,在第一页,一条条写下你所面临的

问题和困境。

比如:

(1)我担心项目不能如期上线;

(2)如果不能如期上线,可能会造成资金损失;

(3)如果不能如期上线,我需要再投入一到两周的时间去善 后,这可能会严重干扰我其他工作;

你在书写的过程中,不妨试着从两部分入手:

(1)问题的根源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 它的原因是什么?

(2)问题的结果 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会怎么样? 这就是你从自我角度,所记述下来的剖析。 你在写完之后

把本子合上,过一段时间(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可以)再拿 出来,转换到第二个视点。

第二.对话视点 现在,假设你是另一个人

刚才这份剖析,是一位朋友,向你求助的书面内容。

你拿起笔,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批判性地审视上面写的东 西,问自己:

哪些结果并不一定会发生? 哪些环节存在其他可能性? 哪些原因可以有别的解释?

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写下你的修改和批注,罗列出其 他的可能性。

你不妨假设你的朋友,就坐在你面前,眉头紧锁、坐立不 安。

你要想: 你会如何去安慰他? 如何缓解他的紧张和不安?

把这些话组织一下,说出来,或是写下来。 你就会发现:

仅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结果很可能就全然不 同。

第三.观察视点 你完成第二步之后,再合上本子,去做别的事情。 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打开这一页。 这时,你的身份再次改变了: 你不是当事人,也不是寻求帮助的对象,而是完全站在第三

方的路人。

你要完全从旁观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上面写的东西。

同样,不访问自己这些问题:

他们所纠结的事情重要吗? 从旁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系统,它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 有没有任何方向上的偏差?

这一步骤的意义是什么呢?

它可以强迫你,从旁观的角度,摒弃所有内部的因素,单纯 从外部去看待它:

你所纠结的,对外界来说真的重要吗? 你所在意的,是否也是外界所在意的? 外界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你应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可以帮助你拔高视角,从更宏观、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 之前的问题。

很有可能,你会发现之前的自己完全错了,问题将呈现出全 然不同的样貌。

2. 时间视点转换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我们聚焦的,其实往往是短期

我们意识到:

事情有可能会变坏,它可能导致一连串不好的后果。 我们试图改变,却不知道从何入手。 那么,你不妨试一试,把视点进行转换: 从短期,改变到长期上去,去考虑它的结果和影响。 具体来说,你不妨从两个方向,去延伸思考: 第一.正向发展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

如果问题成功被解决了,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会怎么 样?

如果项目成功了,你会得到什么回报? 你会在哪里?

跟什么人在一起? 做什么事情? 说什么话?

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景象,越生动、越形象越好 最好能演绎出,整段画面和情节。

你不要觉得这是做白日梦

实际上,认知科学已经证明: 当我们在想象某个情景时,大脑中相关的感受器也会被激

活,脑区会变得更为活跃。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想象某个事情,所造成的效果,也将趋 近于它实际发生

这将有助于激活大脑的奖赏通道,减轻压力,释放神经递 质。

第二.反向发展 在短暂的正向想象之后,你不妨反过来,去思考: 如果问题失败了,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会怎么样?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承受力。 你会发现,大脑会下意识地排斥它

不过 很正常,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想象,就接近于感受。 世界上没有人,喜欢感受失败和挫折。 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提高自己的阈值,同时,降低大脑对问题预判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焦虑,实际都源于对负面结果的不确定性 你不知道情况会不会变坏,可能变得多坏。 因此,你会持续不断地,保持高唤醒状态,这就会造成压力

和疲惫。

但如果一旦你想象出了,最坏的结果,哪怕它无法承受 你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慌,也会大大缓解: 它不会再坏了,最坏也不过如此。 一旦确认风险是已知的,可控的,哪怕风险和结果没有丝毫

变化

大脑的紧张状况,也会大大缓解。 面对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接受它。 3. 关注视点转换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开小差。

不论是写作、工作,还是开会、培训团队、谈合作 我总是会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地开小差。 开小差的时候,会做什么事呢?

可能会看书,看视频,或是漫无目的地散步,或者就是简单 地发呆、小憩,等等。

这不是偷懒,也不是拖延。 实际上,开小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短暂地重启你的大脑。 我想,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聚精会神思考某个问题时,一直不得其解。 而放松、走路、休息的时候,却突然间灵光一闪,冒出一个

非常有趣的想法。

很多时候,苦思冥想多时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这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 当我们聚焦在当前事物时,我们的思维就被局限在其中。 这时,我们进入的是聚合状态。

它可以深入思考、分析,但很难跳出框架,去看到其他的可 能性。

甚至,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头皮发麻、紧绷 这些都是过度紧张的表现。

但当你放松和休息时,就相当于重启了思维,让它从聚合状 态变成发散状态。

你的大脑会感觉更活跃,更轻松 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点子,会纷至沓来地跳出来 它没法深入思考问题,但却能帮你横向拓宽可能性。 尤其是当你活动、走动的时候,会摄入更多的氧气 从而激活大脑,让过度紧张的状态得到纾解。 你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立体地去看待困扰你的问题。 从而,跳出之前,自己设下的藩篱和束缚。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呢? 就是降低问题本身的不确定性,减缓你的压力和焦虑感。 这就是关注视点的转换 把你脑海中关注、思考的东西,切换一下,用新的刺激去替

代它。

试着去重新启动和激活大脑。 很多时候,它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 4. 结果视点转换

最后,简单跟大家聊一聊,结果视点。

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我们往往聚焦的是失去。 比如:

项目失败了会造成损失; 任务没完成会影响我的升职; 出差会造成身心疲劳 原定的计划又要推迟了

这些对失去的恐慌和厌恶,让我们在实际的问题面前,难以 保持正常的思考状态。

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我会事先把一些大的问题和项目,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 并记在笔记工具里面,作为一个个埋点。

比如: 给这个模型起一个什么名字? 如何给这个工具找到3个实例?

如何安排这篇文章的大纲和框架?

给这个知识点提供哪些阅读材料? 然后,在感到压力和焦虑时,拿出笔记,暂时抛开困扰我的

问题

把视角切换到这些小的埋点上,专注去解决一到两个小点。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我能立即直观感受到成就感。 从而,摆脱由损失厌恶,带来的沮丧和低落。 甚至,你不需要真的给出结果

光是感受到事情在推进,一切在好转,都能给你带来大量的 满足感。

这些小的埋点,就像一个个补给包,在状态低落的时候,随 时随地帮你补满血。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2019-07-15(16赞)

评论区:

Tim Ting : 看得出你對處理焦慮好有心得, 那麽年輕有如此修行實在不容易。

张金丽 : 我看过一句话,好像是说:”战胜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动起来。” 由此可见,行动真是个万能的东西。 前几

天,丹儿也写了焦虑。 说摆脱焦虑的方法是让我们和焦虑分离,我们所焦虑的事是没有发生的,它不是事实。 和现实不是

一体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因为未来是由当下决定的。

link : [强][强][强]

link : 久病成良医

柒月 : 越焦虑反而很难做事

link : 嗯,所以要接纳他,驯化他

柒月 : 56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