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星球的第三
素素 : 这是我在星球的第三十八篇分享《掌声雷动的“自我介 绍”给我的四点启示》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去上了一个学习班,其中有一个做自我 介绍的环节,每人一分钟。
自我介绍吗?大家都会,无非就是姓名、职业、会做什么等 等。在无数场合,做过无数次自我介绍了,按照老路子来就 行了。
但,就是有人不按常理出牌。他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他 说,我研究了你们每一个人,谁,你在哪个城市的时候,我 也在那个城市;谁,你在干什么的时候,我就在你隔壁那个 楼;谁,我们共同认识谁……
最后说到脱不花的时候,他说,我不认识你,但我是得到
APP的重度用户,我还推荐给了很多人。
这么一轮介绍下来,一分钟,底下是掌声雷动,成为当天最 好的自我介绍。
这件事给我几点启发:
第一, 习惯的事情,避免自动完成。 一旦我们对所做事情进入了自动完成状态,就意味着,我们
对这件事情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就像自我介绍,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数场合,做过无数次自我
介绍。
上学的时候,新到一个班里,大家要互相认识,先自我介 绍,姓名、年龄、籍贯、兴趣爱好等。上班的时候,新到一 个部门,和同事相互认识,要自我介绍。参加团体聚会,要 自我介绍。
总之,人多的场合,大家要相互认识,就要做自我介绍。做 过多次之后,基本上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套路,无非就是 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爱好特长等等。
大多数人不再为自我介绍做准备,按照以前的习惯来做就好 了。这样,自我介绍,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状态。
再比如开车,一开始上路的时候,你会刻意的去想,怎么起 步,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如何停车。你会非常有意识的去 思考、并按部就班地执行这些要领。
但随着开车技术的熟练,习惯的逐渐形成,你越来越无意识 的做这些事情,甚至有时候,急刹车完成后,你都不知道自 己是怎么做到的。
自我介绍,进入自动完成状态,就不再对它进行深入思考: 不再想怎么样介绍才能更新颖、更引人注意,不再想我是不 是以另外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介绍让大家眼前一亮。相比上 一次,我这次没有丝毫进步,只是以前的重复。
当我们开车从家到公司之后,连自己都回忆不起是怎么开过 来的时候,开车就进入到自动完成状态。你在开车的时候, 没有思考,没再想着提升开车技术,所以进步也就停止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论是工作安
排、客户沟通、还是例行日常,我们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 身局限,把事情做的更好,下次比这次更好一点。随着经验 的积累,熟练程度的增加,工作越来越趋于自动完成,很少 再想精进工作。
但是优秀的人却非常刻意避免进入自动完成状态,不断要求 进步。当他能把一项工作做到60分的时候,下次,再重复做 时,他会不断学习、思考,想方设法,把工作向70、80、90 分推进。每次都比上次更精进一点。
第二, 我们天生用“内在视角”看问题 自我介绍,大家的预期都是说我怎么样。大家虽然在听,但
不会在大脑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有人在介绍自己之前,先提
到了你,你会不会感到意外?你会不会特别留意他后面的
话?你会不会对他印象深刻?
一定会。 因为,我们天生就对自己感兴趣。在每个人的心里面,自己
永远是最重要的。我虽然关心你说了什么,但更关心的是这
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们进化出的“内在视角”。天生遇到所有问题的第一 反应就是“关心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有的人和别人聊天,聊着聊着,总是转到自己家的事 情上,说到孩子,就是我家孩子怎样?说到男人,就是我老 公怎样?说到房子,就是我家房子怎样?总之,三句话之 后,就拐弯到她家了。
如果有人告诉你,丽丽说你……,后面他故意停顿不说,你
是不是很着急,非常迫切的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说你的;如果 有人告诉你,丽丽说她……,你可能也想知道下文,但肯定 没有前者迫切。
我们常常用来怼人的一句话:你说的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 潜台词就是:我凭什么要关心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还管不过 来呢?
这就是“内在视角”在作怪吧。 所以,如果你想在一个陌生人那儿有个好印象,最好的方
式,其实不是美化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到一个和对方有关的
网络里面。
我和你在一个城市;我和你是老乡;我们是同学;我虽然不 认识你,但我是你产品的重度用户。
你成功引起别人注意的一大方法就是和别人创建联系。 第三, 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处理自己的事情,“内在视角”是没有问题的。我想每天
早起,我要严格自律争取每天写一篇文章。
如果你想要别人达到你的目的,你就应该从对方真正关心和 在意的事情出发,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直,我都认为老公的思辨能力很好,经常看小说,文笔也 可以,又有一定的空闲时间,非常适合写文章,所以就经常 劝他。
“你看你思考问题深刻、独到、精辟,又经常看小说,你就写
写文章呗。”
“你肯定能写的很好的,你就试试吧。”“你为什么就不想写 呢?”
无论我怎么劝说,他就是无动于衷。甚至有一次,我强迫他 跟我一起听写作课,他不惜跟我翻脸,说:“我把自己的喜好 强加到他身上。”
但,今年回来,他经济压力很大,迫切需要向外“开源”,寻 找挣钱的路子。
恰巧,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他是怎么靠副业写 作挣钱的,每个月一总结,有详细的营收数据。
就是这篇文章,成功的打动了他。现在,文章练的特起劲, 写作再也不是和他不相干的事情。
所以,把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情,关联到了对方真正在意的 事情上,你就达到目的了。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一味的表达你想表达的。因为 人天生都是“内在视角”,所以正常逻辑是,你表达的是你自 己的想法。但是读者并不在意你想要表达什么,读者最在意 的是你如何帮他表达。
读者并没有义务必须要读你的文章。如果你想吸引读者,就 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读者真正想要你帮他表达什么。
第四,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做超乎寻常的准备,就会得 到超乎寻常的成绩。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哪个表演者在台上的精彩表 演,没有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哪一次的好成绩,不意味 着刻苦的付出?
我家孩子所在的跳绳队,最近参加北京市的“花样跳绳”比 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只有这些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才 明白她们为跳绳付出了多少。每周三次的高强度训练,坚持 了一年半。每次练完,身上是湿透的,腿是软的,回家上楼 的时候,都是靠在电梯上,头都不想直起来。连老师都非常 感动,孩子的艰苦付出,终于有了好的回报。
李宗盛为什么能成为乐坛常青树?无他,只是持续的创作, 持续的写出好的作品。
为什么人家的“自我介绍”能赢得所有人的心呢?因为他为这 次介绍做了超乎寻常的准备,他花心思、花时间研究了在场 的每一个人,把自己放到和对方有关的网络中,成功俘获了 别人的注意力,达到了让每一个人认识自己的目的。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人生就像自助餐,你不主动拿菜,就什么也吃不到。
2019-04-23(13赞)
评论区:
李子 : 吃自助餐往往不是一个人啊,经常的情况是:别人拿的菜有点多,最后只想有人帮忙处理,不然...呵呵![偷笑]
文曲鑫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