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206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到底要不要把兴趣当成职业,你一定得考虑这2点》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说,有兴趣的话请别把它当做职业,因为职业会毁了

它;也有人说,只有把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才会快乐,才会

取得成就。

那么该不该把兴趣当做事业呢? 有的人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告你,不要把兴趣当职业;但

也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工作就是兴趣。

这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也永远不会讨论出一个标准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用对兴趣的热爱,来抵消

工作的烦苦,使自己能更热情地工作。

今天,我看了本书,书名《高速迭代:高手的自我进化论》 里面,就详细的讨论了究竟能不能把兴趣当做职业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里的精彩内容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1.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 型:

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和企业型。 这些不同类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① 现实型

现实型的人往往看重,现实事物的价值,具有较强的动手能 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做事手脚灵活,但他们往往缺乏人际交 流的技巧,对人事管理和监督工作不太感兴趣。

他们往往愿意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喜欢户外活动或机器操 作,而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

典型的职业主要有制造业、渔业、机械维修、农业、林业 等。

② 研究型 研究型的人对于抽象概念和统计分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倾

向于通过思维分析解决复杂的问题,喜欢具有创造性、挑战

性的工作。但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去做管理、领导或人际工

作,而是喜欢独立自主地工作。

相应的职业有分析员、生物学家、实验室工作人员、工程设 计师、物理学家和管理咨询顾问等。

③ 艺术型

艺术型的人富有创造性,想象力丰富,对具有自我表现空间 的工作显示出明显的偏好,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写作、音 乐、艺术和戏剧。

他们和研究型的人的共同之处在于创造倾向明显,对于结构 化程度较高(规范性程度高)的职业及环境,都不太喜欢, 对机械性及程式化的工作缺乏。

艺术型的人比较喜欢独立行事。与此匹配的职业有作家、艺 术家、音乐家、诗人、漫画家、演员、戏剧导演、作曲家、 乐队指挥和室内装潢人员等。

④ 社会型 社会型的人乐于从事人际交流工作,喜欢与人合作。他们通

常善于交谈,乐于与人相处。

他们习惯,通过和别人商讨或调整人际关系,来解决面临的 问题,对于以机械和物品为对象的工作没有兴趣。

与该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教师、社会工作者、牧师、心理咨 询师、服务行业人员等。

⑤ 常规型 常规型的人喜欢规则明确、要求清晰的工作,不适应规则模

糊、自由空间大的工作。他们不喜欢主动决策,而是习惯于

被动服从,一般较为忠诚、可靠,偏保守。

他们工作仔细,有耐心,比较在意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通 常愿意在大型机构做一般性的事务工作。

与该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银行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收 银员、统计人员、电脑操作人员、办公室职员等。

⑥ 企业型 企业型的人喜欢影响、管理和领导他人,具有强烈的进取

心、自信心,喜欢冒险,喜欢支配别人,但他们不喜欢太具

体或需长时间集中精力的工作,觉得理论研究相当枯燥和无

聊。

与该类型相匹配的职业有经营管理人员、律师、政治家、销 售人员、公关人员、采购员、投资商和保险代理等。

2.职业关联性 霍兰德还发现上述六种职业兴趣类型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

的,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他以一个六边形来对这六

种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

工作的活动涉及的无非是四个要素:人、物、具体的资料和 抽象的概念。

这里就形成了三种关系: 相对关系:处在对角位置上,共同点最少,一般不会同时具

有这两种类型。

比如,研究型(I)和企业型(E),一般做生意的还真不爱 搞学问,搞学问的,也不擅长经商;

再如,现实型(R)和社会型(S),搞机械修理的多半,不

喜欢或不擅长人际交往,擅长人际交往的大部分,也讨厌进 行各种器具操作。

相邻关系:处在相邻的位置上,有比较多的共同点。 比如,艺术型(A)和研究型(I)都有点沉浸于自我的小天

地的感觉;

相反,企业型(E)和社会型(S)则是遍洒芬芳于人间。 相隔关系:介于相对关系和相邻关系之间。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具有,单一类型的职业兴趣,因此霍兰

德给出了三个代码的组合

六大类别中得分居于前三的类型。 那么怎么去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呢? 以下几个途径可供参考:

① 想想你读的书、订的杂志,翻开报纸时最想看的内容。

② 想想那些仅仅是由于你对某一领域感兴趣而获得的知识。 比如,我聚焦的领域主要是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发展、 人才测评等。

③ 想想你做的志愿性工作,有哪些重复性的工作没人要求而 你乐意去做。

④ 找出你过去做的所有工作,尽可能完整地说出,工作中特

别令人兴奋和满足的东西与那些特别令人厌倦或灰心的东 西。

比如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始给企业做一对一内训师指 导,非常有成就感,工作后教学和咨询辅导也做得很不错, 但是各种文档资料整理工作则令他非常厌倦。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测评或者自行评估判断得出自己的霍兰 德职业代码

如作者的职业代码就是I(研究型)、E(企业型)、S(社会 型)。

二、区分享乐和兴趣 很多人,你一问他的兴趣,估计他的回答大抵就是“美食、购

物、旅游、音乐和电影”,可能还包括阅读

不过他所谓的阅读,可能不是阅读什么教材或专著,而是言 情和文艺作品。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阅读的类型呢? 因为这样大家就很容易发现,兴趣和享乐其实是不一样的。 享乐是人的天性,根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少努力或花费多少

精力就能得到正向反馈与刺激,如吃各种美食、看电影、听

音乐或者看言情小说。

兴趣的英文表达是interest,即inter-est,要深入其中,获得这 方面的知识或者参与其中,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感,而后有 了更多热情和动力,这才是兴趣。

那些根本不需要,你努力就能得到正向反馈和刺激的叫享 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你努力抑制自己不去那么做的;

需要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它、了解它乃至擅长它,而后 才能带给你正向反馈和刺激的才是兴趣。

三、区分兴趣与职业兴趣 要理解兴趣和职业兴趣的不同,首先必须真正理解“职业”。 职业的定义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满足

他人或社会需求,获取合理的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

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我们提炼一下关键词: 社会分工、知识和技能、需求、报酬。 职业是你在社会分工与交换中的位置; 职业是你的收入来源; 职业需要你,具有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可以获取报酬。 可见,兴趣没什么限定和要求,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即

可。

职业兴趣则必须考虑:

1.有社会需求,才能换回收入;

2.你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求。 这两条其实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 当然,在满足这两条原则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兴趣,因为这

样一来:

首先,你更有动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习得相关的技能; 其次,你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且有利于自身的职业

发展;

最后,工作、生活都更加愉快。 四、兴趣和职业,究竟该如何处理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兴趣和职业抉择呢? 1.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性

选择工作的时候考虑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兴趣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

就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可以提

升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我们工作的满足感,也有利于发

挥我们的才能,实现好的业绩。

我们可以借助前面的霍兰德职业兴趣分类进行自我测评与分 析,选择那些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职业,或者至少可以排除那

些明显与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不相吻合的职业。

作者以自己为例,首先把C(常规型)排除,我最讨厌按部就 班、死板的工作;

接下来排除R(现实型),原因很简单,就是懒得动手,各种 工具和操作他觉得都挺无聊。

所以,诸如会计、出纳、行政助理,以及各种操作工种,的 确是他不喜欢的,也不适合他。

如果一个人所选的职业和自身的兴趣、性格严重冲突的话, 还是会有些麻烦的。

明熹宗朱由校酷爱做木匠活,一天到晚各种木匠活做得不亦 乐乎,最烦有人在他做木匠活的时候打扰他。可惜偏偏他是 个皇帝,这么一个权力和阴谋交织的位置,怎么可能允许他 沉迷于木匠活呢。

魏忠贤就抓住他这个特点,每次都在他做木匠活的时候启奏 禀报,皇帝一听就不耐烦,打发他走说:“我知道了,你们去 办吧。”

最终,导致大权旁落。 所以,尽量选择和自己的性格相匹配的工作,考虑自己的兴

趣,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 一方面,个体本身,就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适合我们

的工作不止一种;

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说 也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

既然没什么特别感兴趣或讨厌的,那就干脆不考虑兴趣,只 关注两个问题:

一个是你的优势和专长 另一个是自己和社会的需求。

如果你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更简单:

27 岁以下追求学习和成长,30 岁左右找到一个平台或突破 点,35 岁左右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多挣钱,40 岁想方设法晋 升发财,50 岁之后多保重身体。

2.职业需求比兴趣更关键 很早以前,亚当·斯密就发明了大头针生产的分工方法: 第一个人负责进料,第二个人负责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切

断,第四个人负责装配,第五个人负责打磨。

工业社会,大多数组织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机制,很多职业 都成了繁杂、琐碎或者重复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售货 员、人事行政等

还有一些工作,是脏活累活或者高难度高要求的职业,如工 程师和医生要求就很高,建筑工人、清洁工则是脏活累活 多。

这些职业要么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要么不容易让人感兴趣。 因为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是相对轻松的,并且丰富多变,让你 感到舒服和愉悦。

所以,要问问自己,你的兴趣和爱好有生产力吗? 更准确地说,要把社会需求与你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喜

欢打游戏,可是倘若不能打成世界排名靠前的游戏高手,那

就只能是兴趣了。

在一个社会需求小的职业或领域,只有当你做到出类拔萃的 时候,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职业。

人活于世,生存才是最根本的,而且,即便是自己喜欢的工 作,其实也会有很多不满意、不喜欢的地方。

比如,你喜欢设计,可能会遇到,各种刁难的甲方,他们不 知道自己的准确需求,也不懂设计,可偏偏对你指手画脚, 让你抓狂。

3.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 很多人表示自己对于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其

实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不擅长。

不喜欢唱歌的多半是因为歌唱得不好,不喜欢打麻将的可能 是因为打麻将总是输,既输钱又没面子。

当然,总会有那么一些不知分寸的人,明明五音不全,还总 喜欢用他的歌声来折磨身边的人

明明社交能力有限,还偏偏喜欢到处社交,以为别人都把他

当老大哥

我们很难喜欢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容易给我 们带来焦虑和沮丧,严重的甚至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

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很感兴趣,所以他成 功了

恰恰相反,是因为成功了,有了胜任感、自主感、成就感, 以及外界认可,他才会喜欢上这件事情,而后有兴趣。

所以,关键是要能胜任工作: 一方面,你越是能胜任,工作中你就越能做到游刃有余,也

更容易有成就感,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另一方面,你越是胜任,就越容易得到外界的认可,薪酬和 发展也就越有保障。

想把兴趣当成职业,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你要具备足够的 知识和技能,设计师、导演、咨询顾问、培训师

而这些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学习。 在你刚入门的时候,不要动辄以兴趣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不

胜任。

2019-08-12(16赞)

评论区:

张金丽 : 在火车上,只有无座的票了。没法带笔记本,明天再仔细瞅吧。

杨同学 : 好深入,赞赞赞。我想把写当做职业。哈哈…

闪电焦 : 引人入胜啊,特别是这个inter est的解释,强悍

增雄 : 我要考虑考虑[呲牙]

link : 加油↖(^ω^)↗,现在就努力吧

link : 可以考虑一下用印象笔记记录

link : [抱拳][抱拳][抱拳]

link : 这个得三思

闪电焦: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