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是最聪明的笨
【试错是最聪明的笨办法:职业转型,正确使用试错力的3个策略 - 今日头条】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01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决策的速度反而变慢了
那年吴蓓蓓毕业后,拖着个行李箱来到北京打拼,每天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因为穷,颠沛流离总是 搬家。
她极少休息,偶尔几个在京的好友聚会,问她最近怎么样,她都会用无比疲惫的声音说:工作、跳 槽、搬家。
有段时间她情绪极度低落,我告诉她“多读书多看报,累了你就睡觉觉”,说完我就后悔了。我忘 了,她一直做助理的工作,领导所有的文稿、PPT都出自她手,她的大部分工作除了写稿子、做 PPT,就是搜罗材料看书。
她说读高中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写作文,现在把写作文变成一项工作,自己反倒“发怵”了。 为了写好文章、做好PPT,她需要大量阅读,现在她盯着一本书超过10分钟就犯困。晚上睡觉也不
踏实,梦里全是工作的场景。
我那时经常劝她:“不行就换个工作。” 她说:“自己选的路,不能太任性。”多年后,她告诉我,不坚持不行,因为本来也没有更多的选
择。
那些年,她吃了不少苦,却从没有和家人提及。跳了几次槽,后来她成了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层。 再后来有了孩子,她想转换职业发展轨道,希望能够自己掌控时间,而不被组织的时间表束缚。 她盘点了一下自己能做的事情却发现:以前没得选时,做决策是迅速的,现在选择太多了,反倒不
知如何决策了。
她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个固定的剧本,她希望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但又不希望添加新的变数。于 是,在前思后想、不停比对中,她始终不知道该迈出哪一条腿。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想做的工作不敢尝试,想学东西又怕没时间,于是每天都在纠结中重 复,浪费激情与理想,最终变得焦虑、烦躁。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说:“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 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 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吴蓓蓓想要的,并不是一场不同角色混演的大戏,她只是希望有这样一份工作,能够让她的人生角 色在工作和家庭中获得认可。
事实上,在这个复杂而多变的时代,你会发现,无论多么牛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局限。
有局限的时候,不是要通过反复权衡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要通过“试错”,来突破思维和视角 的局限。
02
为什么说试错才是实现快速决策最好的笨办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却越来越复杂。在不确定 的年代,无论是好的生活还是坏的生活,人们一旦适应了,就不太愿意去改变。
因此,历来重大的职业身份转换受到的阻力都很大。 究其根本,阻碍人们做出改变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1、害怕改变之后生活变得失控;2、害怕改
变之后他人不认同;3、如果不能快速达成目标,就没有改变的动力;4、安慰自己,不改变我也可
以过得不错。
我们怎样才能跳出这种思维的陷阱,实现自我更新的状态呢?那就是通过“试错”,持续进步着。这 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北京,是一个希望与失望共存、压力与张力共生的城市。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 个城市都给了那些勇于尝试和奋斗的人们更多的机会。
吴蓓蓓决定尝试一把,把那些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工作方向罗列出来,然后用业余时间通过学习、 兼职、访谈等方式来收集自己的职业体验。
她尝试过陶艺、插花、烘焙、撰稿等多个方向。她清楚地记得,当她在烘焙房闻着点心香甜的味 道,揉着面团时,那种感觉有多么美好。
但是当师傅告诉她,希望她能学会这门技术,成为一个手艺人时,她却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 的。她只是喜欢点心香甜的味道,希望能分享给家人,仅此而已。
幸运的是,吴蓓蓓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下一步的识别过程。
30岁那年,她终于走上了内容创业的道路。因为并无员工,她一个人扛所有的事儿,她更愿意称自 己为“自由职业者”。
正式办理辞职手续的前一天,吴蓓蓓激动得彻夜难眠。 在北京这个超级大城市里,无数蝼蚁般的小人物,他们都曾有过心酸、有过绝望。但幸运的是,总
有些人找对了路,从失望走向希望,在绝地中反弹,这就是北京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复杂的世界里,对于重新作出职业选择这件事,试错是最聪明的笨办法。 这种看似极为笨拙的办法,其实是一种最清晰的职业识别策略。 因为每一次尝试的失败,都能优化下一步的选择,而成功就是靠着这样一步一步迭代优化来获得
的。
03
怎样才能把控试错中的风险,实现高效的试错
我们说“试错”是聪明的笨办法,但有些人的试错,只剩下笨办法,却少了“聪明”二字。
我有个熟人,特别喜欢尝试新事物。早前他做农资生意,后来发现有朋友做旅行社赚了钱,就赶紧 开了一家旅行社。
又看到早前做农资生意的穷哥们都赚到了钱,他慌忙把之前的生意重新捡起来。之后赶上了XXX省 农垦系统政策面调整,生意不太好做,他又丢下农资生意开辟了境外旅行线路。
去年,他发现年轻人都爱玩抖音,就拉了几个人,开始玩短视频。别人干什么,他就跟风干什么, 跟着跟着,把自己跟丢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弯路,都需要不停地试错,但试错是有策略的。那么,怎样才能把控试错中 的风险,实现高效的试错呢?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一书中提到了试错的三个重要方 法:稳妥的小碎步、冒险的大跨步和安全的松耦合。
1、稳妥的小碎步 试错的第一个重要方法是:稳妥的小碎步。
在职业选择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好多个职业方向,但是不能确定哪个选项是最佳的 方案。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去试验自己的想法。在试验的过程中不断剔除不合适的选项。
如果你不能一下子找出最优的选项,那么这种看似笨拙的排除法,其实是最聪明最有效的。吴蓓蓓 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她原本以为自己对烘焙很感兴趣,可以当她把这个方向当作一个职业方向探 索时却发现,自己仅仅喜欢享受烘焙的成果,并不喜欢这个职业。
通过这种试验、失败、改进、再试验的循环,吴蓓蓓把不合适自己的枝枝叉叉都剪掉了,最终实现 了职业转型。
职业选择时,涉及到外部因素特别多,有时候很多干扰因素纠缠在一起,如果不通过试验是很难找 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
蒂姆·哈福德认为,这个时候,采用经过设计的试验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每一次试验,都是一个优 化下一步识别的过程,它能让我们剔除干扰因素,一步步靠近成功。
2、冒险的大跨步 在职业选择中,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普遍,那就是:已经存在的职业机会或已经想到的方法,都不能
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这个时候,该怎样通过“试错”获得突破呢?
这就是试错的第二方法:冒险的大跨步。
2010年年底,我瞒着父母从老东家辞职出来,准备创业。在外人看来,我的工作还不错,职场7年, 收入高、很体面。
作为集团的改革派,我主管的人力资源部与市场部、财务部被同事们戏称为“三巨头”,是集团名副 其实的实权派。
我在职的时候,经常会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遇到不少看似不错的职业机会,但我觉得那些都不是 我想要的。
从职场小白到高层管理,薪水和职位步步高升,但幸福感的体验却并不强烈。
有人说:幸福=价值感+掌控感+满足感,我很认同这个说法。我觉得依附于平台,掌控感的缺失是 影响我对幸福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我拒绝了外面的机会,一头扎进了创业的大潮中。
相较于以往,我从基层职位晋升到管理层,从小公司挪到大集团,这次投身创业的转变对于我来说 就是一次‘’冒险的大跨步‘’。这种冒险,能够让事情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所以,在职业选择时,当你有非常明确的方向时,要敢于All in,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高风 险才能带来高收益,只要你能担得起,这些转变都值得尝试。
3、安全的松耦合 对于有些人来说,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比如,我有些来访者是公务员,他们如果辞职离开体制内,那就意味着没有了回头的机会。很多基 层公务员并没有太深厚的职业技能积累和经济积累,这就意味着,如果离开体制内去“玩大冒险”, 一旦输了,就会对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试错还有第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降低系统的耦合程度,把紧耦合变成松耦合,为失败 留出空间。
耦合,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之间的关联程度。在《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一书中,蒂 姆·哈福德用“耦合”指代组织、系统、环境当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紧密程度。
比如:在多米诺骨牌中,碰倒一块骨牌,后面的骨牌就会接连倒下,这样的系统,就是一个紧耦合 的系统。
有些人生选择,对失败的容错率非常低,一个局部的小失误,可能导致全局的大溃败。所以,如果 你处于这样的系统或者环境中,你必须想办法来降低系统的耦合程度。
以多米诺骨牌为例。多米诺骨牌赛事经常发生意外。一次,一位来拍摄多米诺骨牌赛事的摄影师不 小心掉了一支笔,恰巧砸倒了一块骨牌,结果把整个活动搞砸了。
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对竞赛的影响,如今的多米诺骨牌竞赛,采取了安全隔离措施。人们把搭建好的 骨牌隔离成若干个区域加以保护,直到表演的最后一刻才把每个区域的安全设置一一撤走。
这就是人为地把“紧耦合系统”变成“松耦合系统”,降低局部失败对整体的影响,不至于让全局无法 挽回。
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建构“松耦合系统”的方法很多,它可能是你职业技能的提升、可能是你经济基 础的积累,亦或是你社会资源的延伸等等。
总之,如果你处在紧耦合的系统中,请仔细盘点自己的资源,为试错创建安全区,在这个基础上大 胆地前行。
生活是一条河,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年轻的意义在于感受和创造这个多彩的世界,而非故步自 封,因循守旧。
毕竟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不确定中,对未来充满希望,然后一步 一个脚印前行。
世界很大,我们无法丈量完脚下所有的路,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来诠释自己的人生。至于得 与失,向来都是辩证的。失之东隅,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74544479032050183/? app=news_article×tamp=1555401966&req_id=20190416160606010023072154559C16E&group_id=66745444
2019-04-16(8赞)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