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47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多元思维模型NO.44--活化能模型》 点过火柴的朋友都知道,只有要用足够的力量划火柴,才可
以获得引发燃烧所需激活能量。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是森林和煤矿不会随意燃 烧,它需要输入临界水平的“活化能”才能开始反应,仅有可 以燃烧的元素是不够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活化能模型
一.活化能模型的定义 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
最小能量。
以酶和底物为例,二者自由状态下的势能与二者相结合形成
的活化分子的势能之差就是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不是说 活化能存在于细胞中,而是细胞中的某些能量为反应提供了 所需的活化能。
化学反应速率与其活化能的大小密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 应速率越快,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
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反应途径的方式降低 活化能)来促进一些原本很慢的生化反应得以快速进行(或 使一些原本很快的生化反应较慢进行)。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外因与内因:内因主要是参加反应物 质的性质;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 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二.活化能模型的详细解释 活化能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伦
尼乌斯(Arrhenius)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 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
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反应的活化能通常表示为Ea,单位是千焦耳每摩尔
(kJ/mol)。
对一级反应来说,活化能表示势垒(有时称为能垒)的高 度。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
在Arrhenius提出活化能概念之前,人们对溶液反应曾总结出 这样一个规则:溶液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将成倍增 加。
并且,在1878年,由英国科学家Hood最早通过实验归纳出一 经验关系式:
lgk=B-C/T
式中B、C是经验常数。 随后,范特霍夫于1884年在讨论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影
响的基础上,首先对上式作出了初步的理论说明。
他从热力学严格地导出了描述温度与化学平衡常数K之间关系 的方程式,对于溶液反应Kc可写成:
dlnKc/dT= ⊿U/RT^2 并导出了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式: dlnk/dT=(A/RT^2)+I
不过他没有给出A的物理意义以及确定的 I方法,因此当时没 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89年,Arrhenius 通过大量实验与理论的论证,揭示了反应 速率与温度的关系Arrhenius经验公式,其形式如下:
指数式 k=Ae^-Ea/RT
对数式 lnk=lnA-Ea/RT
微分式 dlnKc/dT= ⊿U/RT^2
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但对活化能的解释不够明 确,特别是把活化能看作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这与许多实
验事实不符。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托尔曼运用统计热力学来讨论化学反 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于1925年推导出下面的反应式:
Ea=-
式中:为活化分子的平均摩尔能量,未反应物分子的平均摩 尔能量,活化能 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 能量之差。
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式中,和都与温度有关, 因此Ea也应是 温度的函数,但在有些情况下二者的温度效应可能彼此抵 消,此时活化能则与温度无关。
托尔曼所推导出的公式较好地弥补了阿伦尼乌斯理论的一些 不足与缺陷,不再将活化能与温度相互隔离开来,而是提出 了一个更为普遍与更具说服力的一种解释。
三.活化能模型的场景应用
1.活化能模型在电商领域的应用 也许大家可能觉得活化能的概念比较复杂,打个比方就非常
容易理解了,一对男女即便相识许久,可能彼此之间也只是
普通朋友,需要经历一些特殊经历,比如一次相互提携支持
的旅程,感情的火花才会被点燃,获得了足够的活化能,成
为恋人。
如果我们不想让人们做一件事情,可以把启动这件事所需的 活化能提高,而如果我们想让人们做一件事情,则需要降低
启动这件事情所需的活化能。
比如你想少看电视,可以从遥控器中取出电池并将它们存放 在你需要搬个凳子才可以够得着的高处。
每次我痛恨移动一点儿诚意都没有话费套餐,企图取消我用 了许多年的手机号时,想到我将要面对的各种换号、失联的 工作,活化能是如此之高,我就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做互联网运营的,要经常思考自己是否降低了用户做某件事 情所需的活化能
在电商领域有个经典的“降低活化能”的案例,那就是亚马逊 的“一键下单”功能。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和软件开发主管共进午餐时,提出: 我们需要一些简化购买流程的程序设计。我们需要让客户在
订购产品上花最少的时间。最好他们只需要轻轻一点,然后
购买就完成了。
“一键下单”加上成单转化率极高的智能推荐系统,驱动着消 费者不停地在亚马逊上“买!买!买!”,最终成就了亚马逊。
做电商,其实就是做围城,首先是吸引外面的人入城,其次 是防止城内的人离城,既要降低入城人的门槛,又要抬高离 城人的难度。
2.活化能模型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 这里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来看看活化能模型的应用
这次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活化能模型来帮助本地公众号做好 引流工作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熟悉的粥佐罗这个公众号虽然 不是本地公众号,但是粥老师会在日常工作中做到高质量地 分享新认知思考、高效学习法、快速成长法等干货,经常给 我们带来新的启迪和共鸣,这就是持续价值输出。
那么我们用类比逻辑来推导到本地公众号,即本地公众号要 做到持续的地域化或专业化、领域化的价值输出。
那么用何种形式来输出这个价值,就成为一个本地公众号能 否涨粉关键。
那么有没有方法能降低用户关注本地公众号所需的活化能 呢?
第一种也就是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内容来吸 引用户。
对于本地公众号来说,地域化就是它最大的特色,而地域化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用好方言和地方文 化这两个特点,就可以成为降低用户关注的活化能,为本地 公众号引流的利器!
我们先从方言来说,我以前就看过四川话版的《让子弹 飞》,这个版本也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受到大众的喜爱,其原 因就是家乡的方言能够让异地游子产生归属感,并且还能让 本地人产生对外宣传家乡文化的分享动机。
公众号也是同样的道理,举个例子在重庆有一个做方言自媒
体并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他经常录制一些给动画、电影、 电视剧进行方言配音的搞笑视频,但凡有公众号转发他的视 频,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流到很多本地粉丝。这就是本地 公众号涨粉的好方法。
除了用语音视频这种最能体现方言特色的传播方式以外,我 们还可以用类似“XXX方言等级考试”“教你说XXX话”的形 式,用文字来产生与本地用户共鸣的价值,并且这样的内容 是很容被用户分享形成二次引流的。
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方言和本地公众号的领域所结合。 例如我们要做一个本地美食公众号的话,那么就可以结合本 地方言,发布一篇方言版美食介绍或者宣传就能够达到很好 的效果。
另一种本地公众号引流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流量矩阵,简 单来说就是多平台发文进行引流宣传,通过广撒网的方式降 低用户关注的活化能。但是对于本地公众号来说建立流量矩 阵的方法稍微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自媒体平台发文宣传需要进行专业领域 的选择,换句话说你的本地公众号是做医疗那么就在自媒体 平台上选择健康等领域,本地公众号是做车辆维修那么就选 择汽车领域。
因为这些自媒体平台大多没有用户地域属性的划分,因此从 这里来的流量更可能是全国各地的,所以我们只能从专业领 域的角度来入手,降低用户关注的活化能。
除了自媒体平台以外,另一个方面的矩阵建立就应该放在本 地这个属性上,例如地方网、地方论坛、地方贴吧等。
与自媒体不同的是,这里的用户有地域上的划分,但是在领 域上就没有一个明显的属性。
但是如果建立好这样的自媒体矩阵后,能够为公众号带来持 续不断的大量粉丝。通过这些粉丝在公众号中的二次传播, 往往就能够达到本地引流的效果。
2019-02-20(14赞)
评论区:
Tim Ting : 文章很有教学味道呢。 link : 不敢当,跟大家分享一下
深元哥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