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专业主义:
李德鹏 : 《专家与专业主义:做风云变幻中的王者》 这是德鹏在星球上发布的第001篇读书笔记。
☆☆☆☆☆☆☆☆☆☆☆☆☆☆☆☆
[爱心]《公告》
星球上的好朋友们:
在我发表的任何文章中,找到错别字并第一个在评论区写出
的人,我会主动表示感谢,并以5元/字的金额作为感谢金奉
上。欢迎大家来“找茬”[憨笑]特此公告。
李德鹏
2019年7月26日
☆☆☆☆☆☆☆☆☆☆☆☆☆☆☆☆
题记:专家,风云变幻中的王者——能够适应任何环境并且 能够大显身手的非凡人士。
这是一篇《专业主义》(【日】大前研一)的读书笔记。 大前研一的这本书,底稿于2004年开始在《哈佛商业评论》
连载,距今已有15年。这是一本应对未来全新环境的生存手
册,我反复读了三遍,现在把书中的精彩内容和个人感悟分
享给你。
作者介绍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强调培养专家的方法,并警告 读者一定要用头脑思考,切忌囫囵吞枣式阅读文字。正是中 国的那句老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一)培养什么样的专家?——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
作者眼中的专家,至少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①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
②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较强的理念;
③以顾客为第一位;
④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心;
⑤严格遵守纪律。 和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做对的事情”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把
事情做对”是专家;专家要具备强大的洞察力、理解力和判断
力,能够征服“看不见的新大陆”。
作者通过全书介绍专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思考方式,包括 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二)专家的先见能力:看清超脱于眼前的事物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若干年后,如果人类实现了“火星殖民计
划”,埃隆·马斯克把100万人送上了火星。
面对充满未知挑战的新环境,我们在地球上积累的辉煌经验 会不会毫无意义?人类文明能否延续下去?什么样的人会成 为人类在火星上的领袖?
人类被置身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无法后退,只能在火星上 开疆拓土。这时我们需要的领袖,我想应该是大前研一眼中 的专家,看清超脱于眼前的事物,能够带领人类生存下去。
当然,书里并没有讲火星的事。书中讲的是日新月异、充满 不确定性、过去常识失效的21世纪全新经济空间,作者称之 为“看不见的新大陆”。
现在是2019年,21世纪的前五分之一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每 天都生存在这片“新大陆”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5G、VR,等等,这些我们在世纪之初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现在也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那么,这些机遇造就的科技巨头们是如何成为巨头的呢?我 想必然离不开能见人所未见的“专家之眼”,因为相信,所以 看见。
“专家之眼”,并不是一个容易在后天习得的技能。但作者列 举了一些特质或者也可以说是长出专家之眼的方法论,他们 分别是:“怀疑一切”、“享受变化和失败”、“执着探索”、“偏 执狂的危机感”、“磨炼直觉能力”、“对事业倾注全力”。
1.怀疑一切:“有意识地让自己习惯于对铭刻于心的常识提出 质疑。”作者主张抛弃现有知识、养成“不学习”的习惯。不要 高兴地太早,他说的不学习,和你想的不一样。
任何确定性知识,都是先驱者们在反复试验、反复失败的摸 索中获得的,这里面的商机已经被先驱们挖掘完了,用俗话 讲其实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提出质疑并不简单,需要“有意识地假设一个相反的观点,并 不断地反复验证”“ 需要对常识毫无遗漏地进行分析,但也需 要对反证进行同等程度的分析”,专家正是要具备这样的思考 习惯以及逻辑验证的技巧。
想不学习,前提正是学好了,这听起来有点别扭,仔细想 想,的确如此。
2.享受变化和失败:“新大陆”的挑战者都要“心情愉快地以失 败为食粮拓展自己的世界”。作者主张“在看不见的新大 陆”上,面对潜藏着的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要成为“打破规 则者”,不做“没有办法”的人。
作者指责日本教育的失败在于“不是指导人们依靠自己的能力 去思考事物的道理,而是让人们一味地记忆事情的结果,并 通过这种教育制度,不断地培养人们服从的性格”“作为记忆 输入的瞬间,思考也便停止了”。
我们接受的教育不也正是这样么?通常上学期间,班级里学 习最好的同学都不是在社会上混的最好的,这真是“应试教 育”的悲哀。记住并不等同于理解,高分不等于高能。残酷的 现实世界中,并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
专家大都具备慎重和大胆两方面的素质,勇于向前所未有的 事物发出挑战,他们从不畏惧失败,因为与失败相比,没有 经历过失败更加危险。
3.执着探索:以假象为支柱反复试验,以不怕失败的姿态勇往 直前。作者认为,要看清变化的本质,需要进入到“反复提 问、确定课题、建立假说、收集事实、分析验证、重构观 点”的良性循环。
“开拓者的精神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大不了重头再来的“执着 精神”是专家的护身符。
4.偏执狂的危机感:彻底斟酌每一个细节,敏锐地感知危险, 迅速采取行动。书中引用了英特尔的前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
夫的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里的偏执狂并不 是病态、盲信,而是积极的猜疑。
作者认为这种“积极的猜疑”是迅速磨砺先见能力的“强心剂”。 在“看不见的大陆”上,毁灭可能仅是因为一次马虎。
5.磨炼直觉能力:当出现新的情况时,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直 觉做出判断。作者认为,在“看不见的大陆”上,我们不知道 何时会遭遇危险,同样也无法预测机遇的到来,我们不可能 对所有的课题都进行谨慎周密的考察和逻辑分析。
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是依靠思维定式对事物产生直觉 与判断的。”所以我们需要磨炼这种思维定式,要一边磨炼一 边运用,通过运用不断得到磨炼,提高准确性,关键时刻, 靠直觉做出的判断,正是先见能力。专家要抛弃古老的经验 与价值判断,在新的经济空间中努力积累经验。
6.对事业倾注全力:通过自身的意志克服拒绝变化的心理,寻 找新观点,征服“新大陆”。作者认为,“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 个人而言,意志都是内在的动力。”
专家会坚强自己的意志,战胜自己内心“看不见的敌人”,抛 弃过去的成功经验,避免盲目自信。
(三)专家的构思能力:将未来蓝图转化为具体计划。
1.让先见的“点子”获得生命力。“先见能力”必不可少,但仅凭 先见能力并不足以取胜。机会垂青于富有先见性的头脑,但 如果先见性的头脑不付诸有效行动,进行整体构思,那么先 见也并没有什么用。
“点子大王”常有,但在新大陆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功,靠的
可不仅仅是“点子”,必须“先构思,然后决策,最后实行,点 子才能获得生命力”。
2.成功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满足社会的 基本需求。成功的充分条件是对整个事业进行构思。
把预见到的未来蓝图变为具体的商业模式,必须详尽而周密 地构思出一个计划以满足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不能 满足条件的点子,即使具备先见性,只能以白日梦告终。
同时作者还指出了一个巨大陷阱:“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 件是随着技术革新而时刻发生变化的。”通过研究现有的成功 模式寻找未来的答案,是注定无果的。
3.获得构思能力要多角度观察。“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振动翅 膀,会掀起太平洋上的风暴”,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蝴蝶效 应”。影响成功的因素太多,我们不仅要考虑一般情况,更有 考虑特殊情况。
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专家需要多角度观察他所面临的挑 战,才能构思出可行的方案计划。
4.既要充满自信又要不断怀疑。“只有对自己所描绘的蓝图充 满自信,随时准备重新审视或放弃自己的构思,才有能力做 出决策”。专家永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5.不能自我革命注定是要失败。“在任何时代,最大的敌人都 是自己”。在“新大陆”上的成功者,必须具备进行彻底的自我 否定与自我革命的勇气。
作者举了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例子:杰克·韦 尔奇号召大家“在所有的事业前面都加上否定词”,并成立了
一个“破坏现有事业”小组,通过思考“竞争对手是怎样进攻通 用电气的”来促进公司的发展。
作者还强调:“自我变革没有止境,它通过由先见到构思、再 由构思到先见的不断循环得以实现。”
6.正视眼前现状才能构思未来。“未来并非突然降临,而是以 过去的点滴积累为基础的,但只有在这种积累爆发出巨大力 量时,我们才能够看清它的发展趋势。”
这与之前说的“抛弃现有知识并不矛盾”,知识是要抛弃,但 发生的客观事实却不容忽视,“房间里的大象”绝不是一下子 就占满了整个房间。
(四)专家的讨论能力:认清问题本质寻找最佳答案
1.讨论能力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作者指出,先见能力和构思 能力可能不太容易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但“讨论问题所必不 可少的能力与素质,我们有可能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而且 无论我们从何时开始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当 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与成功的模式时,从理论上展开充分 的讨论至关重要”。
2.讨论的目的是为追求事实真相。讨论并不是“仪式般的表 演”,每一位参加讨论的人必须牢记自己的任务在于彻底认清 问题的本质。
3.讨论不遵循“以和为贵”原则。真正的讨论是避免不了摩擦 的。理由有三,一是讨论不同于谈判,谈判是为了协调利害 关系,而讨论是为了寻找最佳答案;二是讨论通常缺乏规则 与纪律;三是讨论通常缺乏共同语言。
麦肯锡制定的规则是: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实基础 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 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受人欢 迎。
4.逻辑是参加讨论者的共同语言。外行依靠感情和经验,而专 家至少要依靠逻辑来讨论问题。逻辑是全球通用的,源头可 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其代表性方法为“归纳法”和“演 绎法”。
5.机智地提问能缓解讨论的紧张。作者举了他采访新加坡前总 理李光耀的例子,他要弄清李光耀对被称作“独裁者”的真实 想法。作者并没有直接问“您被成为独裁者,这是真的 吗?”,因为这样一定会引起对方的愤怒,而是引用了弗朗西 斯·福山的话:“国政几乎都已交给了接班人,但福山却认为您 至今实际上依然是首脑,是‘善意的独裁者’。对这种意见,您 如何看待?”
李光耀巧妙且有逻辑地回答了提问。作者以此指出:“对于自 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找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入 点,这才是提问的关键。”
6.提供确凿证据能促使对方倾听。“是否具备说服能力,关键 在于能否有效地展示出作为发言根据的事实。”只有确凿的证 据,才能够让对方闭上嘴,无证据支撑的观点极其不稳固。
(五)专家适应矛盾的能力:养成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事情远要比我们所想象的复杂的
多,重要的并不是寻求唯一的最佳答案,而是在“假说→验证
→结论→实行”的过程中,养成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即对事
物的实际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把握分析的结
果。
面对相互矛盾的事物,仅凭逻辑是无法认清的,就像光的波 粒二象性,专家就要习惯于此。正如菲茨杰拉德说的:“检验 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 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结语:这篇读书笔记到这里就写完了,作者在书中提及了他 的两个预言,一是“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 产业界”,二是“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时至今日,15年过去 了,你相信了吗?
2019-07-18(11赞)
评论区:
link : 加油↖(^ω^)↗,写的很好,我有空去看看这本书
李德鹏 : 谢谢!
Tim Ting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