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1万小

《你真的理解1万小时定律吗?》

我之前对于1万小时的认知还不是很深刻,今天我看完了吴军 老师的《见识》这本书,才真正的对这个1万小时,有了深刻 的理解,现将我的理解分享与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①努力 10000 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 要在某个领域做成功,确实要1万个小时。如果你没做成功,

就此认为:是因为你没有在这个领域练习达到1万个小时才没

做好,那么就是错误的理解。这1万小时是做好事情的必要条

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没错,1万小时的努力确实重要,但是这个努力,如果方向不 正确,也是徒劳。这里有四个1万小时努力的错误方向:

误区一:简单重复 有些人的1万个小时努力就是在低水平的重复。这种努力,其

实就是白费力气。

富士康上流水线的工人,日复一日的做装配工作,早就超过 了1万个小时,精通无比,但是你认为他们成功吗?

办公室里,端茶倒水,整理文档,日复一日这样重复,你觉 得这样的人能成功吗?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有一类人,和误区一里面的一类,是刚好相反的。他们好高 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更加不会去复盘他们犯 的错误,导致总是犯相似的或重复的错误。

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然而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 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因此这些人常常是时间花了很多, 甚至不止 10000小时,但是不见效果,因为他们没有对自己做 阶段性复盘。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这是一个刷新我认知的误区,之前一直不知道这个概念。林

黛玉很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想得很深,导致很多人都理解

不了她想说的内容。

她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太深,导致自己对外界的所知 很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变差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有少数 人能够理解她,比如贾宝玉。

这个误区告诉我们,不要只精一门,在一门能够做到80分85 分以上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发展多门,在前期可以只想着 精一门,后期就可以通多门,这就是先精后通。我们不能一 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着,时不时还要跳出去看一 看。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 狗熊掰棒子的原意是:狗熊较笨,掰一个玉米棒子就夹在腋

下,再掰一个还夹在腋下,一抬胳膊,先前的那个就掉了,

如此下去,最后还是一个。意思就说人比较笨,前面刚学

完,转头就忘了。

在拿到我们的1万小时定律上面来看,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 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 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粥老师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月入6000,我不慌,但有的人月 入6000,却很慌。为什么会有两种反差呢?其实慌与不慌的 区别就在于,你从事的工作,学习的技能,有没有可积累 性。

写作是一种具有高度可积累性的技能。而那些跑滴滴月入 6000的人,技能有可积累性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这1 万个小时的努力,要努力在可积累的事情上。

以上四条,其实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做正确的事, 然后正确地去做,期间不断的复盘。

误区一,是我们错误的做事情; 误区二,是我们不会去复盘; 误区三,是我们只往一门技能钻,钻的太深,导致对其他领 域不太理解;

误区四,是我们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那么即使避免了那四个误区,也做了正确的事情,也正确的 坚持1万个小时去做,能否成功呢?答案也是不一定!

因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很多:努力,运气,机遇,家庭条件等 等等等。你避免了那四个误区,也做了正确的事情,也正确 的坚持去做,也只能提升你成功的概率。没有人敢保证自己 一定会成功。

不过也别灰心,做到以上几点,就已经超过了80%的人了! 我正在往这条可积累的道路上奔跑着,期待在这条路上与你 相遇。

2019-01-26(40赞)

评论区:

轻焰 : 明确从事的工作,学习的技能有可积累性。 努力在可积累的事情上,比如写作。[握手] 熊小帅 : [呲牙]

Eden、 : 谢谢分享[强]

宏哥 : 深受启发

ponkaka : 总结很到位!

PM2 : 一门技能研究深一点再考虑研究其他的,不然每个方面都浅尝辄止,成为不了行家的

朱小峰 : Day76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