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的想成长吗
听听 : 【你是真的想成长吗?】
01、被“抛弃“的人 最近部门在招聘助理和客服。
我原对客服、助理这基础岗位的招聘定位是刚毕业或者是刚 出来工作的求职群体,以0-1年的工作经历为主。但没想到 在简历筛选过程却让我大吃一惊。
今天收到12份简历,其中0-1年工作经验的只有2个人,2年工 作经验1人,4-9年工作经验的却有9人,占比75%;而这大部 分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是要来面试助理或者客服岗位的。
忽然莫名的感到有点“难过”和“恐慌”。
“难过”是因为收到他们的简历隔着屏幕似乎也能感受到他们 心里的“焦虑”和有点“病急乱投医”的盲目和茫然不安心情。若 非“情不得已”,凭着这么多年职场“摸爬滚打”经验,怎么会甘 心再从最“基层”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而“情不得已”,大概是投了很多简历,当然也可能是投了除 了这些基础岗位其他岗位,但是却如投入大海一般渺无音 信,在左等右等不见回应时,禁不住心慌了,似乎看清了残 酷现实,而不得不将要求降低,开始投起基础岗位,去寻找 最后的希望,抓住最后的“稻草”。
因为这些岗位是最基础最简单要求最低的啊,只要稍微用心 去做,态度积极还是能做好的。而对于他们来说,凭着多年 经验,也肯定是能“胜任”的。这些岗位相对其他岗位而言是 更有“希望”和“胜算”。
也许有人说,在找工作过程中都是会尽量广撒网,先得到更 多的面试机会再说,而并非这就是他们的最后希望。这不过 是他们的“求职策略”。
是这样吗? 但无论是不是这样,在他们做出这样“选择”时,我大概知道
他们可能已经没有多大的选择空间。如果我给他们offer,我
想他们当中还是有人会很愿意接受。
可是,很抱歉的是他们可能连“面试的邀请”都不会收到。这 也是我感到无奈、难过,甚至有点“自责“的原因。
有一个原因其实很简单。 我想他们大概都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这4-9年时间里,
我到底都做了什么,成长了什么,给自己给公司带来什么价
值?
如果有“答案”,也许我今天就不会收到他们简历,但我却会 真的为他们感到开心,而非现在“惋惜”。
或许有人说,职业无“贵贱”,无论身处哪个职位都是可以创 造价值。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岗位对自己对公司甚 或角度更高一些对社会来说它所创造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有得选,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一直处在这基本的给自己 带不来很高薪资报酬的非核心岗位。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能已经被“抛弃”了,或许就在他们不 得不降低工作要求投职“客服”“助理”岗位时候。
02、我的恐慌 我感到“难过“,但心里面的恐慌,其实更强烈。 这是一个有关“职场成长”的话题,我们一直都在关注职场的
成长,也意识到要成长,但是很可能直到被“抛弃”了,在寻
找下一份工作时候,才突然意识原来自己这么多年一直都没
有实质性成长,除了年龄在长,除了压力在长。
我想这也会是不少人的状态,包括我。而这也正是我恐慌所 在。
想起很久前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腾讯产品总监曹非《为 何我工作十年,内心仍无比恐慌?》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在外 人看来“光鲜亮丽”,收入不菲,在BAT这样一流企业还高居 要职的人,工作了十年,有着无比丰富的经验,内心居然 是“无比恐慌”的。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职场“蚁人”情何以堪?而这样 的“我们”可能还是相当大的一个群体。
突然想起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 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大概就是处于职场高层的“精英”都是相似的,比如居安思 危,勇于跳出舒适圈;而平凡普通的“蚁人”却各有各的“不 幸”,可能是沉湎于“舒适圈”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可能是思想
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行动永远停留在想法上,可能是不够自 律无法持续性坚持努力。这是各有各不同,却又大抵相似。
因为最终的结局可能都会如张泉灵所说:“时代抛弃你时,真 的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03、你是真的想要成长吗?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跟得上“时代”脚步,不被落下? 今天想换个角度,从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候,会惯性的第一时间去寻找问题的
解决方法,就好像对于上面这个问题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去
想解决方法就是要学习要看书要做这样要做那样。
这错了吗?没错,只是乱了顺序。 比提出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先去思考:你是真的想要解
决这个问题吗?你是真的想成长吗?
难道我不知道要学习要成长吗?可问题是我明明知道但却依 然做不到啊。
这是为什么?这里面涉及到“蒙眼跳”。
什么是“蒙眼跳” 我归纳它的定义是这样:由后天养成的一种本能,在抓住了
一个看似问题时,就快速想要解决它;又或者是热衷于解决
问题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而陷入为了解决而解决的怪圈。
和上面的成长问题有什么关系? 比如知道自己要学习成长了,就去读书、报各种课程、考各
种证书,又或者看到朋友圈有人坚持跑步运动早起,觉得很
酷,而自己刚好也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意识到要去改变,
所以也开始跑步运动早起。
这不好吗,看“贤”而思“齐”? 这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你并不能很好的坚持下去,你可
能在某个时间点就放弃了,说不定就是第二天。
为什么? 因为你只是想“快速解决它”,热衷于改变带来的一时满足
感,比如朋友圈晒晒,比如只是自我安慰——看我已经努力
学习了。
却很少认真反思:我是“真的”想去改变吗?我是“真的”想去成 长吗?
这里强调“真的”,不是流于表面,不是一时兴起,不是三分 热情。
因为“真的”背后涉及到的是对问题最本质的思考和反思。 以学习成长来说,你可能不是急着直接就去看书学习,而是
先应该平和坚定的去思考一系列问题:我要往哪方面去学习
成长,工作技能?思维能力?还是其他方面?我的时间够不
够?我要从哪里开始?等
然后你还可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去查阅资料,去制定一个 详细成长计划并开始行动。
同时你还要考虑到你的动力来源,比如过程设置小奖励,以 及考虑好场外因素,给自己设置好提醒监督机制。
把这一系列事情想清楚想明白敲定下来了,你才有可能在成 长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稳。
这才是你真的想要成长。
所以,诘问下自己:你是真的想要成长吗?
2019-07-06(12赞)
评论区:
link : 职场有一点很关键,你必须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闪电焦: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