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楠。
林 :
大家好,我是阿楠。从2019年起,我决定要每天写一篇文
章,希望大家监督并指正,这是我的第30篇文章。
《经验的坏处》
昨天赶飞机,本来按照往常的经验,我预计的时间应该没问 题的,但一连串的突发情况让我差点没赶上飞机。气喘吁吁 地坐在飞机上回家的一路,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经验有什 么坏处?
经验的好处毋容多言,但今天的文章想反其道而行之,聊聊 经验的坏处。一番思考后,我认为经验至少有以下五点坏 处。
1.经验会使人将问题想简单 经验的第一个坏处,就是会使人将问题想简单,今天我赶飞
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我平时赶飞机都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飞机场,办行李托运和 取机票、安检,到登机口时刚好再稍等一会儿就可以上机。
昨天的飞机是早上6点35起飞。按照经验,我4点30从家出 发,在凌晨的人少车少的马路上,5点10分就足以到机场。没 想到司机不熟悉路况,我在车上打盹时,他走了一条平时不 常走的路,结果一路各种红绿灯,快到机场的那一截时,车 流也比我想象中的多,所以我到机场时,已5点30分了,比原 计划晚了20分钟。
不过这时的我,心里还很淡定,因为经验告诉我,哪怕有行 李托运,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也是足够了的,更何况现在是 凌晨5点半,机场里的人肯定很少,手续估计很快会办完。
但当我进入机场大厅时,现实告诉我,我的经验是错的。因 为现在是春运期间,所以大厅里竟然人山人海,比平时排队 的人多太多了,每一条队伍都长长的。看着我不太小的行李 箱,经验告诉我这个大小不托运会因超重上不了飞机,而要 托运行李又不得不排队,所以我只好咬牙排起了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过年了大家都大包小包的,队伍往前移 动得太缓慢。眼看时间从五点半到六点了,离飞机起飞只剩 下半个小时,但我只排到队伍的一半。心急如焚的我实在等 不住了,抓住个工作人员问怎么办。她说还剩半个小时都办 不了托运了,你赶快跑去自助取票机那儿取票,然后带着行 李去安检就行,我的行李箱不是太大,能过。
看来我的经验又一次骗了我,不是为了托运行李箱我根本不 会排队,而是直接值机取票了。好不容易值完机,我往安检 口跑,经验又告诉我,安检口不太远,因为之前我在这机场 坐过好多次飞机,清楚安检口的距离。
现实总是出乎我的意料,平时坐的飞机安检口都很近的,没 想到这次坐的这班飞机,安检口竟然在机场的另一边,得乘 坐一趟轨道列车才能过去。我被迫又去等列车、坐列车,一 路看着时间,下车后又一路飞奔,终于在飞机马上要结束登 机前的千钧一发之际上了飞机。
坐在机舱里的座位上,我总结了经验给我带来的坏处,就是 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没有预计到去机场的时间会延误、低 估了春运期间的人流、没想到去安检前还要乘坐轨道列车,
以往多次成功坐飞机的经验使我大意,认为一切都在我熟悉 的范围里、在我的经验掌握中,结果当意外情况一次又一次 出现的时候,我就会措手不及,险些误机。
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失街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太相信自己的经验,不听他人意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了,结果遭遇了失败,马谡更因此丢了性命。
这就是经验带来的坏处。大部分时间,经验的确可以把事情 变得简单,但久而久之,也会让人在习惯了享受经验带来的 简单之余麻痹大意,一旦意外情况出现,就会措手不及甚至 带来生命危险。
2.经验会使人将事情想复杂 与第一个坏处想反,有时经验也会使人将事情想复杂,失了
先机。
同样是三国的例子,比如著名的空城计,诸葛亮在城上神色 自若地弹琴,城门大开,司马懿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但 却硬是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他的经验中,像诸葛亮这样足 智多谋的人,不可能放着那么大的破绽给敌军,自己一点防 备都没有,如果贸贸然冲进城门,说不定就陷入埋伏了,所 以最后司马懿竟然放过了大好时机,下令退兵。
在这个故事中,司马懿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有足够的率军 作战的经验,也有与诸葛亮多次打交道的经验。但正是这样 的经验,使他在遇到敌情时,会从各方面去周全考虑,有时 反而错失了机会。试想,如果是一个没有太多与诸葛亮对敌 经验的将领遇到同样的情况,八成不会想太多就率兵冲进城 门了,反倒能立得大功。
再举个例子,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如果是按照经验来 行事,那么经验中根本没有新大陆这个概念,而且还会设想 远航中可能会出现的风暴、巨浪、死亡等各种复杂情况,这 么靠经验来一想,可能哥伦布就不会出发。但正是因为哥伦 布的爱冒险精神,才有了后来的出海以及发现新大陆的创 举。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警惕经验给我们带来的思想上的束 缚,不过多地考虑事情的复杂性,而是适当地多一些无知者 无畏的精神和直接行动的勇气,说不定反而能获得成功。
3.经验会使人形成阶层歧视,增加人才获得认可的时间成本 在很多大的单位里,往往会按照工作时间长短来论资排辈。
因为工作时间长的人会被视为更有经验者,所以能获得更高
的薪资待遇、更多的被重用的工作机会。这种规则有它的道
理,但另一方面也促使了人们将同一个单位的人分成三六九
等,形成阶层歧视,令一些入职时间短却很有能力的人很长
时间得不到重用的机会,增加了人才获得认可的时间成本。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公务员升迁所需要的时间作为例子吧。 中国有90%以上的公务员在基层,升迁的最高级别不会超过
县处级。即使是在级别相对高一些的机关里可以升迁得高一
些,但每升迁一级所花费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对绝大部分
人来说,7、8年甚至是10多年才能升职一次极为正常,坐火 箭升迁最快也要3-4年一次。对于市厅级机关的公务员来说, 一辈子其实也就那么一两次升迁。以省级机关的厅局为例, 入职时本科以上学历的,一般会在3、4年后成为副科级,再 过3、4年成为正科级,这两个职级基本不受职位限制,但也 一般会花去一个人7、8年的时间。
再下去就是副处级了,这个就有很大的难度了,因为处级有 职位的限制了,即一个单位按照编制人数只能有几个处级职 位,这个是法定的不能随便增加的,老的不退新的是上不来 的。所以从正科级到副处级,非常顺利的3、4年以后可以升 上去,正常的要5、6年才能升上去,不太顺利的则要8年、10 年以后才有可能成为副处级,这时你已经40好几了,即便你 终于明白公务员这个工作是怎么回事时,你其实也没有什么 机会离开这个环境了。
所以,对于公务员的晋升,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无 法在35岁之前升到正处,45岁之前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 很有可能就要从此止步了。因为想要从普通的科员晋升到正 部级的官员,通常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 正厅、副部和正部等多个级别的跨越,大概需要25年的时 间。假设你二十几岁毕业出来,过了25年也差不多五十了, 离退休也没几年了。而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公务员,终 其一生,到了退休的时候还仅仅是个副科级干部。
这样的规则有它的道理,因为你没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足够的 年限,令人不能够相信以你的经验足以胜任更高的职位。但 是,这也使得在类似于公务员这样的系统,升职直接和工作 年限所代表的经验挂钩,任你再能力逆天,也得一年年地熬 下来,才能一步步升到一个比较高的职位。而这中间,还有 人际关系、职位是否刚好有空缺等各种因素,大大增加了人 才获得认可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
4.经验会使长辈与晚辈之间形成代沟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对晚辈说,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
过的米还多。作家韩寒曾表示,这是他最讨厌的一句话。
仔细分析,这句话蕴含了老一辈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自豪,并
想要求所有人以他的经验来作为行事标准,这也是很多时候 两代人有代沟的原因。
比如拿小孩吃饭这件事来说,我们特别熟悉的一个场景,就 是老人拿着碗追着小孩满屋跑,边跑边喂饭。因为小孩老想 着玩,吃饭不好好吃,老人怕他吃不饱,于是就追着喂。而 且在老人的经验中,以前的小孩都是这么喂过来的,现在也 应该这么喂。
其实,对小孩吃饭不能“追喂”、“填喂”,这一点在育儿专家界 早已形成了共识,因为这样喂孩子会有以下几大危害。
首先是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和影响消化吸收。“追喂”是孩 子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如果老人为了让孩子安静地待一会 儿,让他看电视、玩玩具,然后趁机给孩子喂饭,更加会破 坏孩子的专注力,也让他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饭,因此 也就不能形成“吃饭的时间是固定的”这样的生活规律。而且 长期一心二用地吃饭,对孩子的肠胃等消化系统也会造成负 担,影响消化吸收,埋下疾病隐患。
其次,“追喂”还影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精细动作发展。因为 吃饭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现在由老人代劳了,他自己 不能决定吃多少、吃多快,他就会认为吃饭是家长的事情, 自己只是配合完成任务,缺少自主意识。而自己没拿餐具吃 饭,也会影响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孩子的动作平衡与协 调,乃至智力都有不良影响。
第三,“追喂”还容易对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有的老人 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一边喂一边承诺给孩子各 种东西。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就可能用吃饭来和家长谈 条件,换取利益。这本质上和“一哭闹就满足”的危害是一样 的——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会越来越任性、自私、爱发脾
气。此外,在喂饭时,老人往往会催促孩子快点吃、快点 嚼,甚至因为急躁而数落孩子。这种情绪久而久之使孩子认 为吃饭是一种负担,毫无乐趣,这同样会对孩子的积极性格 造成负面影响。
虽然育儿专家写了很多相关文章,但很多老一辈们在带孙子 孙女的时候,还是会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这就造成了长 辈和晚辈间的代沟甚至矛盾。
马上过年了,老人们的经验又化作各种让年轻人深感压力的 问题,比如年纪大了要赶快找男女朋友、要生二胎、要稳定 的工作、要尽快买房等等,因为在他们的经验中,人生就应 该像他们说的这样按部就班才是正确的。殊不知,时代在不 断变化,年轻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经验带来的,只是越 来越深的代沟。
5.经验会阻碍思考与进步 人们进入一个行业,一般有“快速成长期”和“停止学习期”。刚
开始,一切都是新鲜的、不熟悉的,所以我们会努力学习,
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越来越丰富。当适应了这个岗位的
工作后,我们觉得经验够用了,往往会进入“停止学习期”, 因为积累的经验已足够应付日常的工作。
但这样,会带来一个坏处,就是经验阻碍了我们的思考与进 步。
很多时候,自称有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只是他同一个经 验用了十年而已。所以,千万别盲目信服经验。那样,会让 你习惯于待在经验给你营造的舒适圈里,不思进取。当有一 天你抬头望向外面的世界时,可能世界早已把你远远地抛在 了身后。
是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得太快了。有人综 合计算过,全世界的知识总量,大概以七到十年翻一番的速 度在更新。而在互联网领域,这个更新时间是一年甚至几个 月。
2017年12月5日,在第四届世界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说了 这么一番话:“未必每个企业一定要转型,但是每个企业都必 须要升级,这是因为未来变了,市场变了,规模变了,人数 变了,量变了,所以你不变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他所言,强 大如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中并没有沉 浸在成功的经验里,而是也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转型和升 级,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淘宝、天猫和支付宝等一系列产品。
所以,以往“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情会越来越少。你所引以 为傲的经验,可能没多久就不再适用了。而如果你被经验蒙 蔽,沾沾自喜于自己已有的经验,不再投入新的学习,止步 不前,很快你就会被时代抛弃。
成也经验,败也经验。今天说了很多经验的坏处,但大多数 时候,经验还是好的。只要我们不盲从于经验,并注意像手 机更新系统一样时时更新自己的经验,我们就会比没经验的 人更占先机、更有优势。
2019-02-02(13赞)
评论区:
王俊杰 : 经验本身没有问题,是我们错把经验当全部。乘飞机这段确实有意思,很多未知因素集中一块啦。“经验会使人形 成阶层歧视,增加人才获得认可的时间成本”[呲牙]这个说阶层歧视过了吧。公务员晋升关键的不是论资排辈是问题,是否 公平是问题。论资排辈也是一种公平。在发达国家,美国是崇尚能力,有能力的晋升,在日本是论资排辈,与美国相反, 当然有能力的晋升也是快一些。美国、日本情况不一,但都是公平的。问题是我们有用人不正之风啊。我们国家的问题不
是食品安全、不是贫富分化、不是教育医疗等这些问题,是怎样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建立一种机制解决食品安全等这 些社会问题。 我们就是在经验基础上,汲取经验的能量,又能脱离经验实现创新。
光の輝く : 办张信用卡就可以解决哦
橙橙 : 我突然觉得经验这个词已不是当初的褒义词了[捂脸]
林 : 大部分时候经验还是好的[偷笑]
林 : 谢谢俊杰的长评论,看得出您的学识很渊博[强][强]
万里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