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的第

大家好!这是我的第15次分享

《陈鲁豫:做一个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的人》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二十一天,

它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了十八年,

那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情感因素,

比如说责任,比如说爱。

——陈鲁豫

还记得我第14次分享的“心流”吗? 当我看到《那个采访了10000人的鲁豫,你其实并不认识她》

这篇文章时,被里面那个为自己的理想,用心做节目18年,

而不知疲倦的陈鲁豫深深给折服。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心流”。

01

1994年的一天,还在美国留学的鲁豫。 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主持人, 叫奥普拉,黑黑胖胖的,一点也不起眼。 那是一档人物访谈节目, 厅中摆着一张米黄色的沙发,后面是一块屏幕, 布置虽然简陋,主持人和嘉宾随意的聊天, 却一下子把鲁豫吸引住了。

她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机。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眼前的节目, 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

有一个月的时间,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天天看奥普拉, 越看心里越激动不已。 “我也要像奥普拉一样, 做一档日播节目,现场坐满观众。”

一枚小小的种子,就这样埋进了她的心里, 这一等,就是十年。

她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 央视来学校里挑主持人。 面试她的,是央视导演张晓海。

她拿起话筒,目光利落地看向张晓海。 “我就采访你了。” 张晓海点点头:“行!”

鲁豫劈头就问: “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有大胡子? 你、赵安、张子扬。” 张晓海被问愣了,还没来得及反应, 另一个问题已经掷了过来: “你们三个,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 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张晓海又愣了。

很多年之后, 他对鲁豫这段“恶狠狠”的采访,

仍然念念不忘: “她问得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逼得人没处躲。”

那次采访,像是在冥冥中, 她成为了电视台主持人,而且一做就再也放不下。

02

2001年,《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开播。 刚开始,每周播一集,每集采访一个名人, 节目的新颖和温情打动了很多人,成了凤凰卫视的王牌节 目。

可是,鲁豫最想做的访谈节目, 还是奥普拉那种日播方式的。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 鲁豫对公司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要把《鲁豫有约》搬进演播室,每场300个观众,而且每天 做一期。”

“这怎么可能?这太疯狂了!”

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个节目已经定型,口碑也不错, 万一搞砸了,巨大的损失谁来承担? 把原来一周的工作量增加到五倍, 这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整个团队都要跟着整改调配, 其中的难度和强度得有多大?

可为了做到这件事,

鲁豫已经等了十年了, 余生还能剩多少个十年去等呢? 她身上那股拧劲儿又出来了, 她要立刻行动。

于是,她找来朋友讨论, 又和身边的人反复商讨, 直到方案成熟, 她才最终依次说服了公司高层。

2005年,《鲁豫有约》全新改版。 鲁豫开始负责起整个团队。 从制片到宣传,她都要操心。 一周五天的节目录制量, 使她几乎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

但她对自己的要求极严, 做节目时,她从来不用提字器、手卡, 每天几十页的背诵量, 完全依靠高强度的记忆, 有时候连录四个小时, 她竟然一个故事点也没落。

看着她每天忙得人仰马翻, 身边的人都很担心: “她可别生病,不要被累垮。

因为说实话,我们的导演都是轮波替换的,每一期一个导演 负责。 可是鲁豫没有人换班,所有的行程线和采访线,就只能靠她 自己。”

一个瘦弱较小的身体,却拥有着超强大的能量,这样的鲁豫

让我心服口服。

当鲁豫,在为她所喜欢的梦想,拼命努力而不知疲倦的样子 不就是对自己梦想事业的热爱,不就是“心流”所至。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 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 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所以,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开始做, 认真做,持续做,梦想总会实现。

要相信梦想也从不会晚。

就像分享开头那句: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二十一天,它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了十八年,那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情感 因素,

比如说责任,比如说爱。”

——陈鲁豫

这样为理想、为责任、为爱的鲁豫是最美、最迷人的。 很喜欢这样努力向上的她,分享给大家,共勉

--- 时光ing

PS:想做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的人。 2019-07-27(20赞)

评论区:

小青 : 文章写的真好,很流畅哦。 眼里有束光,心里有片海。 时光ing。。。 好有文艺范哦。

时光ing : 我是借鉴的文章,写下感受

时光ing : 我确实很想做一个眼里有束光,心里有片海的人

link : 米哈里在《心流》那本书里提到过一个进入心流的方法,技能挑战比 技能挑战比指的是“任务的挑战难度”和“完成任务

所需的能力”之间的一个比例。 一般来说,如果给你的任务难度太大,超出你的能力,你可能会觉得难度太大,不敢去

做;如果难度太低,你又会觉得无聊,不愿意去做。 可是当挑战难度和你的能力匹配时,你做的时候又比较轻松,不能达 到最佳状态。只有当难度比你的能力略高一些,但又没有超出你的接受能力时,你才会进入最佳状态,也就是“心流”。 Tim Ting : 照片中人是你嗎?

时光ing : 理解的好透彻

时光ing : 不是的

image

image

深巷与猫。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