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很难摆脱原

《一个人很难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你需要不断扩宽自己的 恐惧边界》

刚刚看完粥老师写的思考,其中一条关于小侄子的未来选 择。我很认同“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没有见过太多的东 西,脑子里没啥选项”。

比如说我4岁半的儿子,现在的理想是当飞行员。 其实两年前,他的梦想是当“消防员、武警、解放军”。因为

他爸爸是职业军人,他接触到的人大多都是这些职业,潜移

默化地影响,孩子就有这些想法。等他再大一些开始想当“船 长、公交车司机、火车司机”,后来去了军事博物馆看了很多 飞机模型,他的“梦想”变成当飞行员。

一个人不可能渴望他从来不知道的东西,他所有的选项里, 只能有曾经见识过,并触动到他的。

比如说我自己的职业选择,一直是非常模糊的。 大学毕业时,有机会进入大公司,也有机会当公务员或者当

老师,这些都是我父母特别渴望的选项。表面上我是阴差阳

错没做这些职业,实际上我内心是抗拒这些选项的。

为什么呢?我的父母一直靠开店维持生计,他们时常吐槽“生 意难做、操心劳累、收入不稳定”,但也经常表露“自己做生 意要比领死工资灵活”的态度。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原因,身边的亲戚朋友,不论是社会上的 高薪职位或者公务员,都没有我的父母时间自由,花钱爽 快。所以,我的潜意识里,做那些安稳的职业,是不如开店 赚钱的。

我能想到的自主创业项目,开这样的店或那样的店,左左右 右不过都是开店。

我的那些同龄人们,大多数也没突破原生家庭的边界。 比如说父母做园艺场的哥哥,他买了更大的车,种了更多品

类的水果,拉到更远的地方去售卖;父母跑长途运输的小

弟,他长大之后不跑长途了,开城镇专线面包车;高中毕业

的表哥表妹们,大多去了深圳、广州打工,只不过有的在门

店里做售货员,有的在工厂里做流水线。

只有极少数,彻底改变了原生家庭的轨迹。 比如我昨天写的逆袭的寒门朋友,靠着聪明和勤奋,做了电

信工程师;有位表哥现在创业开了自己球厂,球具出售到26 个国家(这还是因为有位表舅靠做这个发了家,曾带着他从

农村出去)。

一个人想要打破原生家庭的禁锢,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一个 人越无知越容易恐惧。需要更多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扩宽自 己的视野,才有可能不断挑战自己恐惧的边界。

去北京之前,奶奶固执地认为“北京非常冷,会冷死人,不要 带孩子去了。”

孩子就有些犹豫,我鼓励他说“北京有很多小朋友,所以北京

是不会冷死人的。”

他奶奶又担心:“坐飞机那么高,你会害怕会吓哭。” 后来我们乘飞机去北京,孩子说:“原来坐飞机是一种很棒的

感觉,我要坚持当飞行员的梦想。”

孩子说北京一点也不冷时,我趁机说:“当你很想要做一件 事,你可以自己去试试。因为奶奶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她才 会感到害怕,其实旅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尝试是一件 很有趣的事情。对吗?”

我们会告诉他多吃饭长高才能当飞行员,他会更愿意吃饭; 告诉他飞行员要少看电视保护好视力,他会愿意自己关掉动 画片;我们鼓励他认字学知识,他都很愿意去学。

当初,靠着一点点“勇敢”和“幸运”,我得以彻底地改变了自己 的职业。但作为父母,我并不会把所有的期待堆在孩子的身 上。只希望能提供更高更大的平台,帮助孩子去看到更大的 世界,让他的脑海中可以有更多的选项。

2019-02-01(39赞)

评论区:

增雄 : 拓宽恐惧的边界,这能让强者能够面对各种变化,泰然自若,而对于弱者,恐惧的边界越大,其焦虑更严重,与其 拓宽,不如模糊,甚至适应或消除。

王俊杰 : 所谓见识。出身闭塞了,光见识就跟别人差一大截。别人觉得很平常的事,自己觉得很新奇。我先好好长见识, 主动学见识[呲牙]

文文 : 确实是的!所以孩子要从小尽可能多涨见识见世面

深情小建 : 很认同你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待在一个舒适区,不愿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么理所当然我们便失去

了许多新机遇新视野。

文文 : 舒适区越小的人,恐惧的边界反而越多,越难突破

文文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