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李源~

你好呀,我是李源~[玫瑰]

这是我的第14篇分享

「20岁前不读书,大学4年狂读300本,送你4个读书入门心 法」

经常有朋友和我抱怨,想读书,却发现问题太多,无从下 手。

觉得名著太难啃,又不想读鸡汤; 觉得应该多涉猎,又怕没有深度; 觉得短期没效果,长期难以坚持; 觉得读书速度慢,却又无法提速:

……

总之,一大推问题阻碍你读书。 这篇文章我们就一个个干掉这些问题,为你读书入门扫清障

碍。

先说说我吧,大学四年读了300多本书,不算特别多,但也不 算少。

不过你可能都不信,上大学之前,我几乎不读书。记忆中20 岁之前,只读过不到10本书,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我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娃,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山村,父母 都是农民,没有阅读习惯。在我开始读书之前,家里唯一的

书是本菜谱。

不仅仅是家庭,学校同样不重视阅读。直到我高三毕业,整 个学校只有一个藏了几百册书的「图书馆」,应该叫「校园 书屋」更合适。

进入大学我才开始疯狂阅读,四年几乎都泡在了图书馆。 就像一只井底蛙偶然跳上了井口,看到外面广阔天空,斑斓

世界,当然不会甘愿再回井底守着那片天。

读书的路上,我踩过许多坑,每一个都费力很大的力气才爬 上来。思考了好久,总结出4个心法,希望你少走弯路,避开 深坑,顺利完成由小白到达人的进阶之路。

01 切莫贪心,由浅入深 刚开始读书,人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 总想一上来就读名著,读经典。 诚然,读经典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你太心急了。这些书需要

一定的基础才能读的懂,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读书的小白来说

太难了,十之八九会放弃,影响积极性。

你知道我最初读的是什么吗? 不怕你笑话,都是鸡汤。什么《态度对了,幸福就来了》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之类的书,我却读的津津有味。

因为那个时候,这些书和我的理解能力是匹配的。

最初也尝试过名著,现在还清晰的记得读《百年孤独》时惨 痛的经历。读完之后,我真的孤独了,简直都快抑郁了。

前50页我来来回回翻了至少10遍,因为祖孙三代用一个名 字,都叫「何塞·阿尔卡蒂奥」,我怎么能分清哪个是哪个?

最后我不翻了,不是因为分清楚了,而是放弃了,爱咋咋地 吧。

那最初应该读什么书呢? 信息密度低的书籍。 举例来讲:

如果你对小说感兴趣,先看看简单易懂的,比如《平凡的世 界》《小王子》等,别一上来就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之类的大部头。

《战争与和平》我尝试过5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多一次读了

80页,要知道那本书可是有1378页啊。

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就先读读《牛奶可乐经济学》《魔 鬼经济学》之类的书籍,有趣还能获得新知,非常适合初学 者。但你非要啃经典,一上来就读《经济学原理》,那就等 着哭吧。

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想思考一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之类的终极问题。可以尝试《苏菲的世界》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等通俗书籍。别妄想开始就去读什么 尼采、康德、黑格尔,会出人命的。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02 打开眼界,先博后专

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大不过他的见 识。

读书是成本最低拓展见识的途径。 因此,刚开始读书不要拘泥于某一个领域,先广泛涉猎,再

慢慢深入。否则很容易导致自己的视野狭窄,忽略其他可

能。

大学时一个哥们,他就属于那种在一个领域钻的很深的人。 这家伙喜欢哲学,不夸张的说,他读的书,我基本都看不 懂。不是不用心,是真的理解不了。

但他有一个问题,专注于哲学领域,忽略了其他。人们聊起 其他事情时,他只能默默旁听,因为他甚至都不知道人们在 说什么。

读书当如金字塔,又要博大又要高。 你不用惆怅「读的太广泛,万一找不到焦点怎么办」这种问

题。这个问题本质上和你小时候为了选清华还是选北大发愁

一样,这事和咱没关系。

咱一时半会儿达不到那个高度,等你达到了,会发现这些都 不是问题。

03 降低目标,由短渐长 一些朋友之所以难以长期坚持,就是目标定的太高,必然失

败,也就懒得继续了。

我身边不止一个朋友犯了这个毛病,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 耐。刚开始读书就要每天两小时,或者至少50页。

我一再和他们说太难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但哪儿能劝得 住啊。一个个雄心壮志,按照他们的计划,一年读50本书和 闹着玩儿一样。

结果,都失败了,无一例外。 因为这不现实。对于刚刚开始读书的朋友来说,最重要的不

是一天读多少,而是可以天天读,养成习惯。

怎么做比较靠谱呢? 据我观察和了解,最初每天阅读半小时,或者10页,是一个

比较合理且不会造成负担的阅读量。

这样先坚持一个月,不要增加阅读量。一个月之后,如果有 余力,再适度增加,但不要猛增,最多翻一倍。否则,还是 很容易失败。

这样算下来,你一年至少有3000多页的阅读量,也是很大的 收获了。

04 不要心急,先慢后快 这个时代,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快」,人们渐渐失去了

耐心,都渴望速成。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转眼间各种「21天英语速成」「28天写 作课」风靡全国。

其他的我不敢说,但如果你要信了什么「XX天速读,速度翻 倍」之类的课程,那一定又交了一波智商税。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我交过……

人们总是觉得自己读书太慢,期望通过一个方法迅速提高自 己的阅读速度。对于这种想法,送他们四个字:

痴心妄想! 阅读速度的关键在于理解能力。只有理解速度快了,阅读速

度才能提上来。

那如何提高理解能力呢? 很遗憾的告诉你,在脑后插管输入知识以前,只能老老实实

的通过大量阅读来训练,没有任何捷径。

简单来说,就是读的多了,自然就快了。 拿我来说,曾经读一本书,至少要辛辛苦苦读一周。而现

在,只需要轻轻松松读一天。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 因为知识是共通的,一般来说,除了文学作品之外。社科类

书籍中80%的内容和其他书籍有交叉。

也就是说,当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80%的内容你已经知道 了,只需要去理解那20%陌生的知识就好,阅读速度当然蹭 蹭飞涨。

05 结尾 读书之前人们会问:人为什么要读书? 读过之后,没有人再会问这个问题。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对于每一个读书的人来说,读书和吃饭一样。如果问我为什 么读书?

为了「活着」。 希望你以后看到落日,长河,晚霞,归鸟的时候,能发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叹。

而不是「卧槽,好大的太阳,好多的鸟」。 愿你的一生,有书相伴~ 有任何关于读书的问题,欢迎加我微信。期待与你共同读

书,一起成长。

ID:liyuan330330

2019-07-03(13赞)

评论区:

link : 记得网上有个段子,刘关张,三结义的时候,关羽说了很多肺腑之言,张飞只有一句,俺也一样

李源 : 哈哈哈哈哈,的确是。 触景生情,却胸无点墨,这是最尴尬的事情

波波猫 : 受教了

阿福 : 收藏啦

李源 : [抱拳]一起加油[机智]

李源 : 谢谢你的认可[调皮]

一个悦己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