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为什么你的坏脾气,都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外人面前,我们会更倾向于展示我 们的修养和忍让。
对于朋友,我们总是以礼相待,说话时会注意斟酌用语,客 客气气。
对于同事,我们说话不失分寸,不会越界,虽然偶尔开玩 笑,但从不会触动底线。
对于领导,我们更是毕恭毕敬,笑脸相迎。 反而面对父母、伴侣、子女这些最亲密的人,我们会放飞自
我,发脾气、不耐烦,将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
01
对于亲人,发脾气是本能
作家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 对亲近的人不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1.世界上最高层次的孝是给父母好脸色 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儿,跟妈妈吵架了离家出走,走了很久,走到很远 的地方,她的肚子饿了,她来到一家面馆,鼓气勇气对开面 馆的奶奶说:我饿了,可是我身上没钱,你可以给我做一碗 面吃吗?回去之后我会把煮面的钱还给你。
奶奶看出了小女孩的心事,爽快地答应了,给女孩煮了一碗 面条。女孩对奶奶表达了感激,觉得奶奶比自己的妈妈好。
奶奶笑了笑,对女孩说:孩子,我给你煮了一碗面条你就这 样感激我,你的妈妈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面条,你却没有感激 她,这样是不对的啊。
我们总是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父母让自己稍有不满意 就烦燥不堪,甚至数落父母曾经对我们的不好。
孔子说:孝顺最难的是“色难”,即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 对父母金钱上的给予,吃大餐,买衣服等,是低层面的孝。 陪伴父母,对父母和颜悦色,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是最
难的,是最高层次的孝。
2.在伴侣面前始终保持好脾气不容易 在伴侣面前,展现好脾气也很难。因为你想当然地认为当你
在外面受了委曲、有了压力,就可以将这些负面情绪释放到
对方身上,因为你想:我心里不舒服,你有责任替我承担,
帮我扛下这一切,否则你就不够爱我。
有一个问题,虽然伴侣之间的关系看似坚不可摧,但如果过 多地在爱人面前展现坏脾气,将对方当垃圾桶,一次两次看
似没影响,但日积月累,一旦突破了对方的底线,那么后果 将非常严重。
身边因为控制不住脾气而分手、离婚的案例并不少见。 有人说,两个人的关系就像一个情感银行,当你在赞美对
方、肯定对方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往银行里存钱,而当你
批评对方、指责对方的时候,就在往银行里取钱,当取钱的
数量超过存钱的数量的时候,关系就破裂了。
3.大多数父母都做不到与孩子平等沟通 对于孩子,我们会将他们视为我们的私有财产,认为我们是
大人,我们就是权威,我说的话你就必须要听,孩子拖拉,
哭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我们会认为孩子没有
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生气、
愤怒,对孩子破口大骂。
一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让我非常触动:一个父亲买了一辆新 车,特别珍惜,有一天,女儿玩耍的时候在车身上划了一道 长长的划痕,父母当时特别生气,用绳子绑住女儿的胳膊让 她反省。
孩子的胳膊绑久了导致了血液循环不畅,等到发现的时候, 一只手已经彻底坏死,被迫截了肢。
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女孩看着自己只剩半只的胳 膊,对父亲说:爸爸?我是不是永远也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 样挥着胳膊跑步了?父亲听了,内疚得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悔恨终生。
我们对外人笑脸相迎,对最亲近的人却恶语相加,主要的原 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外人可以随时决定我们的未来,例如:领导。一个情商再低 的人也不会对领导发脾气。
2.外人试错成本很高,如果发脾气,可能永久影响你们之间的 关系,因为他们不会也没机会与你深入沟通,去了解你到底 是什么原因发脾气。
3.在亲密的人面前你可以卸下伪装,真诚地做自己。
4.在你的头脑里,你认为亲密的人理应包容你的一切问题。
02
与亲密的人相处,最能体现教养
与最亲密的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最能体现教养,也最考验一 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那么,究竟应该用什么方法与最亲密 的人相处呢?
1.将父母当孩子 对待父母,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其实我们越长大,年老的父
母会越来越像个孩子。
记得第一次带妈妈坐飞机,我让妈妈坐在靠窗的位置,全程 两个小时,妈妈一直看着窗外,看着飞机越飞越高,下面的 建筑越来越小,飞机穿过白云,与天空融为一体,整个过程 妈妈都兴奋不已,时不时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我的女
儿带我坐飞机,现在我在享女儿的福啦。脸上洋溢着满满的 幸福,就像我们小时候得到了心爱的玩具一样。
记得爸爸刚使用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功能的时候,他们不敢绑 定银行卡,怕被骗,我说没事儿:要是这都能被骗,那全国 得有多少人找马云马化腾算账啊。爸爸理智上觉得我有道 理,感情上还是没法接受,偷偷地开了一张新卡绑定微信支 付宝,里面只有1000元,他说,就算被骗,也才1000块,损 失不大。那份小心翼翼就像我们小时候探索未知的世界一 样,充满着不安和恐惧。
小的时候,我们总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向父母问十万个为 什么,长大了之后,父母就越来越像个孩子,总是向我们问 为什么,他们慢慢会把他们脆弱、无助的一面展示给我们, 我们需要做的是,有足够的耐心,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样才 能让自己变成一棵大树,像他们保护我们小时候一样地去保 护他们。
2.将伴侣当朋友 你的伴侣是陪伴你一辈子的人,是每天和你在一起的人,是
与你荣辱与共的人,你们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决定了你的幸
福指数。
因此,与伴侣沟通时也不能随性而为,也需要讲究策略和方 法。
方法很多,这里说一招简单易学又普遍适用的。即:多陈述 事实,少表达观点或者意见。同时多直接表达需求,少让对 方猜测。
每个人从出生到今天,他受过的教育、经历的事情、见过的 人形成了他独特的价值观,影响着他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这 个看法和你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们的成长经历不一样。所 以,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和对方进行沟 通,自然会遇到阻碍。
举个例子:对方因为晚上加班,你发的微信他没有回。 一般你可能会这样说:你怎么过了这么久不联系我?你是不
是不想过下去了?
注意这个“久”就是你的意见或者观点,夹带了你自己的感情 色彩。因为你觉得一个晚上没发微信是过了很“久”,而对方 可能并不这么觉得。
而后面那个“你是不是不想过下去了?”更是你自己的主观判 断和推理。你单方面认为对方晚上没联系你就是不想跟你过 下去,实际上在对方心里,这两者一点联系都没有。
因此,他会认为你是无理取闹,于是冲突就开始了。 如果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只陈述事实,并明确表达自己的需
求,那么出来的效果将大不一样。
你可以这样说: 晚上六点之后到现在,你都没有给我回微信。(陈述事实,
不带主观判断)
我希望你能在工作的空隙告诉一下你的情况,以免让我担
心。(表达需求)
如果你们之间的沟通能形成这样一种默契和习惯,你们的关
系一定会越来越和谐。
3.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 对于孩子,我们需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和理解。我们需要在心底里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和我们一样
的独立的个体,不受我们的控制。
我们只能在他们未成年之前,给予适当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的引导。鼓励他们多阅读,在浩瀚的书籍里汲取优秀的养 分。
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运动的习惯。在他们生活、学习失意 的时候,兴趣和运动可以让他们更快速地从人生低谷走出 来。
给他们锻炼足够的韧性和抗压能力,让他们长大以后能够走 得更远,走得更稳。
愿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亲人都能被温柔相待。
2019-02-18(11赞)
评论区:
周红娟 : 确实爱犯这样的错误
天宇 : 谢谢,最近有这方面的困惑,看了让我豁然开朗![鼓掌]
文文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