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7《超级作

《超级作家史蒂芬·金的7个写作经验》

之前看写作技巧的一些文章,没有领会到其中的妙处,看起 来很是稀松平常,但今天看了罗辑思维第665期《为什么 说“阅读是一个奇迹”》讲到了人脑的阅读机制,一下子明朗 了不少。

大致概括下从中所得。 阅读对大脑来说是艰难的,需要克服三个难题: 一是获取信息的时候,眼睛是跳动的,每次只能看到几个

字;

二是将眼睛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息,建立在 大脑既有的认知上;

三是根据大脑的深层运作机制,需要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后才 能被识别,而且还是调动全部脑力在一片嘈杂和内耗中才能 提取出信息。

知道这个原理,对写作非常重要。如果一篇文章很难读,不 是读者无知,是写作者不够理解人的大脑,甚至排版调整下 就能对读者理解信息有巨大的帮助,哪怕他自己都没意识 到。

如今再看超级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提到的7个

写作经验,就明朗了许多,而且他的写作经验适用范围很 广,适合不同题材和文本的写作。

现在结合我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二。 第一个经验是多读多写。 你可能会说,这也算技巧?而且还被放在了第一位。是的,

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最实用的一个建议。而且多读比

多写还容易一些,只有去写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一些思

考,是存在漏洞的。

写作成了一种日常后,你会发现这就是个体力活,一定有诸 多痛苦,多成熟的作家都逃不过,只能久而久之,习惯了, 麻木了,就好了,就不觉得累了。

第二个经验是写你熟悉的事情。 哪怕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再枯燥,也一定有值得写的事情。或

者,你以写作来看待生活,你的敏感度会不断提升,会提升

你生活的感受力和丰富度。

第三个经验是情境比情节更重要。 这是史蒂芬·金写小说的一个经验,即使我们不写小说,原理

同样适用。好的情境设计都需要问一个问题,即“如果……,

就会……”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写,会推动着你的写作

自然而然往下进行。

有一天我突然不想写了,我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我轻易放过 了自己会怎样?答案很明显:那我以后每天都可以用同样的 理由放过自己,那日更写作、持续练习就成了一句空话。一

想到此,我就赶紧放弃偷懒,老老实实去找选题和素材。

第四个经验是要简洁。 尽量做到简单清晰。尤其当下各类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时

候,越简单的信息反而越容易被接收到,也许你也可以试试

口语化写作。 这也符合开篇跟大家说的大脑阅读的机制。

第五个经验是一定要改稿子,但不必反复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哪怕当时是灵感爆棚、一气呵成,回

头看的时候依旧能发现不少原来没想到的问题。

但不必反复修改,因为总会有缺憾,学会接受不完美,就跟 你不能拿“写不出最完美干脆就不写”为由。哪怕还是很烂, 该发表出来就发表出来,下一次更好一点就行。毕竟我们是 要写挺久的人。

第六个经验是一定要把控节奏。 节奏控制意味着要精炼和删减,要让读者一眼看到他的兴趣

所在。斯蒂芬·金提出了一个修改公式:第二稿篇幅=第一稿 的90%

第七个经验是关于上不上写作课的问题。 写作能力很难被教会,更多是自己练习。在写作方面成为顶

尖高手,需要靠天赋和运气,如果你有兴趣、又肯吃苦,再

加上一些悟性,做到比较优秀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写作无捷径,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只能给你充当路标,路还要 自己走,没有人可以直接送你到终点。

————

每周精读一本好书,每日结交一位良友,1000天持续行动,

构建自己的成长系统。感谢你的点赞鼓励,也欢迎你加我

(15154245800),一路同行,我们一起变得更厉害一点。

2019-01-17(31赞)

评论区:

橙橙 : 我喜欢自己写完之后然后自己读一遍,发现很多自以为没有漏洞的地方还是错漏百出,所以读出来是一种很好的 修改稿子的方式。

朱小峰 : 是的,也可以出个音频版[呲牙]

橙橙 : 那还真的费时费力,不过对演讲口才倒是有很大帮助[偷笑]

fries : 我觉得每天都写并不难,只要每天都有丰富的输入和足够的思考

梓瑶-_- : 第二点和第三点感同身受 哈哈 第二点,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去思考了,可以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善于发现身边

的事情。 第三点,我不想写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立的flag,我就默默的看书去了。

朱小峰 : 亲眼见证了你的进步[呲牙][呲牙]

朱小峰 : 优秀[机智]

梓瑶-_- : 开心[爱心]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