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加入

大家好,这是我加入星球的第74次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那些喋喋不休争论的背后,不仅仅是认知层次的问题》

今天看了一下粥老师的新文章,文章讨论了关于争论的话 题,文章着重阐述了不要和认知不同层次的人争论

其中文章关于杠精的一段让我忍俊不禁,我当时觉得这群键 盘侠真是闲的,为了一点小事在网上吵的天翻地覆,有这时 间去看看书,学学知识不好吗?

后来看完文章之后我又细细琢磨了,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网络上有些观点总会周期性地反复刷屏,就是你这一阵看

到大家疯狂转发这个话题,然后一堆杠精在那乐此不疲的杠

上开花

过了几个月,发现同样的一群人换个姿势,再来一次,周而 复始,始而复周

互联网营销专家李叫兽给这种现象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 月经式刷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周期性的观点呢?肯定不是因为大家健忘 吧?

李叫兽说,这些杠精之所以如此喋喋不休的争论,其本质上

是我们人类心中的一些价值观存在永恒的冲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人类简史》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知道,人类之所以能 够数万甚至数百万人通力协作,而其他动物一般最多只能形 成几十或者上百个单位的社群,是因为人类是所有生物中, 唯一能够相信“虚构信念”的物种。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 咱们能相信一些虚拟的事,而且能为此大规模行动起来,比 如几亿人都能信奉同一个宗教,但是你不可能用集体主义的 观念把猴子手里的香蕉骗走。

这些看不见的信念,就是我们今天各种各样群体活动的基 础,比如祷告、选举、营销等等。

那社会的运转其实也是靠这些信念指导的。但是有一个问题 就是,这些指导我们社会运转的许多信念,相互之间并不兼 容,反而是注定互相冲突的。

比如我跟你说“人人生而自由”,这个信念显然很有价值,在 人类群体中也很有市场,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避免出现 奴役,但是我们还有另一个信念,那就是人人都要遵守法 制,有自律才有自由。

这下问题就来了,既然宣扬自由,那么就必定与各种规范约 束发生冲突,而反过来说,要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那么就 必然降低人的自由。这就形成了一对典型的永恒冲突,自由 和法制都很好,都有价值,但他们就是不兼容。

类似于这样子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有人说“空谈误国,实干兴

邦”,还有人说“缺乏仰望星空的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有 人坚持“服从是将士的天职”,然而还有人说“将在外,军令有 所不受”。

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存在很多争论,争论的声音就像潮水一 样,此消彼长。

当网络上有人高呼“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时候,一旦这种 声音过于火热了,立刻就会有质疑的声音出来打破它,说“真 正的自由必须拥有它的边界”。

而我们的转发其实就是一种投票,通过支持其中一种观点来 对抗另一种观点。

就算人们知道这些热文以前出现过,但是大家的观点不会变 啊,而且,大家通常会觉得,一次讨论是不够的,是不足以 让对立的一方彻底放弃观点的,所以就会乐此不疲地转发, 出现一次,转发一次。

其实不仅仅在网络上,现实世界的争论也是如此,我们来看 看粥老师开头的那一段争吵,不仅仅是在认知层面的差异,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

他们俩人内心价值观的冲突

粥老师那位朋友的价值观是把自己的单位时间卖得更贵服务 更少的用户,而粥老师的价值观是得到更多用户做普惠的知 识产品。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粥老师的朋友为什么会喋喋不休的争论 了,他这样做本质上是为了捍卫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如果他 放弃争论,意味着他否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丧失了对自己 人生的掌控感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新媒体人,我们要 做的不是像那群杠精一样终日沉迷在价值观永恒冲突的漩涡 里去,也不要傲娇冷漠的站在鄙视链的顶端去对他们冷嘲热 讽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去深刻的洞察隐藏在杠精无休无止争论被 后的热点,去更好的完成我们的逆袭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了,这群杠精闲的蛋疼争论的背后还会有 热点,你是不是在逗我?

您别说,这个还真的有。 李叫兽对我们平日里一直强调的热点赋予了新的定义 当说到借助“热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借时事 冥王星有了新发现,赶紧发张海报说:“王二狗牌充电器,远

离地球来看你”

苹果发布了新的超薄iPhone,赶紧发条微博说:“谁能比我更 薄?”

但李叫兽认为这并不是最应该借助的“热点”。 实际上,很多成功的传播活动,真正借助的热点并不是时

事,而是当下的文化环境下,人们不断讨论、在意并且定期

就会爆发的心理需求。这里,他称之为——“月经式需求”。

下面李叫兽对北上广白领这个群体,勾勒出了这5个热点

1、外部压力带来的夺回控制感需求

很多北上广的新白领们从小到大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通 过多年的努力、残酷的竞争得到一个相对光鲜的位置。

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到预期中幸福和自由——每天不得不遵 守上班规定、承担角色责任、承受房价压力,感觉不能随心 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感。

而很多爆款文和活动,就是抓住了这种长期存在、定期爆发 的“月经式需求”。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白领在日复一日的“被控制”中(比如 按时上下班或者再讨厌也要挤地铁),恰好看到了挣脱这种 控制的活动,短暂幻想夺回对自己自由的权。

对自己的控制感,就像喝水、吃饭和性一样,是一种基本需 求。当人感觉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会产生消极的体 验。

这个需求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微信的“逃离北上广”事件,新世 相和航班管家号召北上广努力工作的白领,暂时放下压力和 任务,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很多北上广的白领就是这样——外部环境不断剥夺他们的控 制感,让他们不自由、承担很多责任、屈服于很多目标时, 自然就会产生这种“夺回控制感”的需求。

这种需求持续存在,就等着隔段时间被激活一次。 那我们自媒体人如何借用这个需求呢?

关键的方法就是:寻找控制这些人的外部力量,然后帮助他 们暂时解脱(比如号召放弃、号召做自己、塑造挣脱成功的 偶像等)

总之,对北上广的白领来说,“责任”和“自由”是一种永恒的冲 突,在社会压力如此之大的时代,他们解决这个冲突的办法 就是:行动上履行责任,思想上向往自由

2、角色变化带来的怀旧需求 北上广的新白领们,不断面临着各种变化: 很多人本来是外来的群体,后来变成“新北京人”、“新上海人” 本来是大学生,毕业转身一变成为白领; 本来是白领,转身一变加入创业公司变成创业者; 本来自己辛苦努力照顾自己,突然发现有了孩子,多一个人

需要照顾……

这种角色、身份、环境的不断变化,让人对自己的生活产生 了“不连续感”,难以想像自己,确认“我是谁”——

而一旦人更多产生这种“不连续感”,角色身份模糊,就容易 触发怀旧心理。

这也导致:在各种身份、环境剧烈变化的北上广新白领群体 中

怀旧,也成为了一种月经式需求——长期存在、等待被利

用,并定期爆发。

那我们自媒体人如何利用这种需求呢? 很简单,既然怀旧心理的重要作用是帮助人击破这种“不连续

性”,让人觉得“我还是过去的我”,你就问自己两个问题就行

了:

step 1. 我想让用户(也可以是粉丝、消费者)做什么?

step 2. 我想让他们做的这件事,和过去他在什么身份下做的 什么事,是类似的?

总之,对于身份不断变化的人来说,“怀旧”是一种很容易被 定期激发的“月经式”需求,一定记得好好利用:

“魔兽”让已经年过30的玩家最后再战一次, 爱情电影让每天物质化相亲的男女再纯粹地爱一次, 孙悟空让繁忙工作的人再回到童年耍一次, 那你想让你的用户做什么? 3、权力距离变化带来的平权运动

李叫兽说 我国一直是一个有很高“权力距离”的国家。(权力 距离 ,指的是对社会阶层不平等的容忍度。)

过去我们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长时间接 受“不同人不同地位”的观点,

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老板欺压员工、父母干预子女意 志、女性被歧视等。

但近些年,特别是在北上广地区,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和公民 意识觉醒,这种状态起到了非常大的变化,权力距离不断缩 短

比如你走进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越来越难发现上级对员工 的侮辱压榨行为,不同层级之前越来越平等。

与此相关的,就是大量的“平权运动”的出现,比如员工追求 自主权,子女追求追求独立人格,女权运动等。

而这些“平权运动”,也成为了长期存在、定期爆发的“月经式 需求”。

比如最典型的“女性平权”(女权运动):以前女性被当做生 育工具,被限制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而现在女性则逐渐觉醒,不想被当做男人的附庸,想要独立 追求自己的平等价值。

著名情感大号咪蒙就是将这一项用的炉火纯青,但是最后也 死在了这一项上。所以说,大家千万掌握好火候,写稿子之 前心里默念三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除了女权运动之外,还有大量的子女追求权力、员工追求权 力等运动。

那么自媒体人如何借用这个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热 点”呢?

关键的方法就是:为平权行为提供合理化的理由,或者帮助 用户讽刺那些倡导权力高下的行为。

总之,北上广白领们正在面临一个权力距离迅速变化的社 会,这时候平权相关的需求会长期存在并等待被激活,选取 素材的时候,别忘了这一点。

4、感受阈值提高带来的精神重生需求 被全球VC疯狂补贴的北上广白领们,正在面临一个各种感官

需求被大量满足的生活。

首单29元享受上门按摩,顶尖的全球美食,大量的电影和娱 乐活动,互联网上充沛的信息,各种社交场所……

这些共同导致了北上广的人们“感受阈值”的提高——当吃到 越来越好吃的东西,再多一点好吃的,我们也不会感觉到有 多么好吃了。

北上广人们生活压力虽大,但是每天的感官需求却经常被过 量满足,因此导致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进行精神重生”的需 求。

总之,北上广的人们对更好吃、更舒服、更丰富的资讯越来 越无感(也就是感受阈值提高了)

反向的活动反而变得更受欢迎——让我们更加追求克制、追 求“少就是多”、追求清心寡欲、追求自我训练,从而减少负 罪感……

那么你如何利用这个需求呢?

很简单——在你的活动中,剥夺别人被过量满足的某个感官 需求

5、社会评价标准改变带来的规则捍卫需求 北上广近些年迎来了经济结构的迅速转变和各种阶层的快速

流动(默默无闻的屌丝一夜成名,强大的企业家一夜破

产),逐步带来的各种新旧社会规则的矛盾,从而让北上广

白领们不断主动捍卫自己所坚持的某种规则。

而这种新旧规则的交替和捍卫,是一个重要的“月经式”需 求,长期存在,等待被激发

那么自媒体人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月经式”需求呢? 你需要准确识别这个群体正在热议的各种规则冲突,并且让

自己站在他们所支持的一方。

最后李叫兽表示这些被他称之为“月经式需求”的热点,一般 是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转型等必然出现的热点,并且都 能被重复利用。

时事影响不过三天,但文化变化导致的热点却会持续数年, 作为自媒体人,你应该更考虑后者。

2019-03-19(21赞)

评论区:

星里浣 : 非常棒的一篇文章,概念讲得很通透

link :

关注公众号"懒人找资源",星球资源一站式服务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